汉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2页 |
·"两委"关系概念的界定及其涵 | 第6-7页 |
·西部农业型村的特点及其"两委"状 | 第7-12页 |
第二章 西部农业型村"两委"关系发展的历程 | 第12-17页 |
·"两委"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 第12-13页 |
·村民自治试点——税费改革前 | 第12页 |
·后税费时期 | 第12-13页 |
·改革开放30年来"两委"关系调适的回顾与反思 | 第13-17页 |
第三章 西部农业型村"两委"关系现状 | 第17-23页 |
·转型期西部农业型村"两委"关系的表现 | 第17-19页 |
·协调互强型 | 第17-18页 |
·矛盾未显化型 | 第18页 |
·矛盾显化型 | 第18-19页 |
·扭曲失控型 | 第19页 |
·转型期西部农业型村"两委"冲突的表现 | 第19-21页 |
·党支部独揽型 | 第19-20页 |
·村委会替代性 | 第20页 |
·"两委"对抗型 | 第20-21页 |
·"两委"依赖型 | 第21页 |
·"两委"中个人之间的冲突 | 第21-22页 |
·村"支书"与村"主任"之间的冲突 | 第21-22页 |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冲突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西部农业型村"两委"关系冲突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两委"关系冲突的特点 | 第23-25页 |
·冲突的主因是多元利益 | 第23页 |
·冲突的焦点是"谁说了算" | 第23-24页 |
·冲突的导火线是"伤面子" | 第24页 |
·冲突的主要势态是家族或村落为阵 | 第24-25页 |
·"两委"关系冲突的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产生冲突的社会环境因素 | 第25页 |
·产生冲突的党政环境因素 | 第25-26页 |
·产生冲突的干部个人因素 | 第26-27页 |
第五章 西部农业型村"两委"关系调适的原则、方式及对策 | 第27-45页 |
·调适的原则及方式 | 第27-38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层民主观为方向 | 第27-32页 |
·认清西部农业型村的社会情况是基础 | 第32-35页 |
·构建良性互动的村权力结构是重点 | 第35-37页 |
·建立科学的见面机制是突破口 | 第37-38页 |
·调适的对策 | 第38-45页 |
·加强乡镇党政对村"两委"的指导 | 第38-40页 |
·完善村"两委"民主运行机制 | 第40-41页 |
·转变村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 | 第41-42页 |
·拓宽留守农民村治参与渠道 | 第42-43页 |
·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的桥梁作用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