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案例及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一) 案例简介 | 第12-14页 |
1. 案由 | 第12页 |
2. 案情 | 第12-13页 |
3. 案件争议的焦点 | 第13-14页 |
(二) 问题的提出 | 第14页 |
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立法缘由 | 第14-16页 |
(一) 维护健康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 第14-15页 |
(二) 建设社会道德体系和诚信体系的需要 | 第15页 |
(三) 保护群众财产和人身权益的需要 | 第15-16页 |
三、本罪相关问题分析 | 第16-24页 |
(一) 行为人所销售的产品的价格不违背市场价值规律,能否认定为成传销 | 第16页 |
(二) 法人发展的下线是法人,构不构成传销 | 第16-17页 |
(三) 本罪的主体问题 | 第17-20页 |
1. 单位能否构成组织、领导传销罪 | 第17-19页 |
2. 如何界定本罪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 第19-20页 |
(四) 本罪与一般传销违法行为的界限 | 第20-21页 |
(五) 本罪的一罪与数罪问题 | 第21-22页 |
(六) 传销行为的认定问题 | 第22页 |
(七) 与相关条文的关系问题 | 第22-24页 |
四、完善本罪立法的建议 | 第24-27页 |
(一) 本罪的立法缺失 | 第24-26页 |
1. 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行为方式的规定过于狭窄 | 第24-25页 |
2. “情节严重”的表述过于笼统 | 第25-26页 |
3. 对单位犯罪的处罚过轻 | 第26页 |
(二) 本罪的立法完善 | 第26-27页 |
1. 拓宽本罪的行为方式 | 第26页 |
2. 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明确“情节严重”的界定标准 | 第26-27页 |
3. 增设没收财产刑 | 第27页 |
五、遏制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对策 | 第27-29页 |
1. 大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 | 第28页 |
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群众看清传销的本质 | 第28页 |
3. 建立传销预警监管机制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