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1-21页 |
1.1生物膜系统与细胞膜 | 第11-14页 |
1.1.1细胞膜的成分 | 第11-12页 |
1.1.2流动镶嵌模型 | 第12页 |
1.1.3磷脂分子及脂膜的相分离行为 | 第12-14页 |
1.2人工细胞膜模型 | 第14-17页 |
1.2.1单层囊泡 | 第15-16页 |
1.2.2平面支撑磷脂双分子层 | 第16-17页 |
1.3抗菌肽 | 第17-21页 |
1.3.1抗菌肽的结构和功能 | 第17-18页 |
1.3.2蜂毒肽及其膜作用机制研究 | 第18-21页 |
第二章细胞膜界面相关的实验表征技术 | 第21-28页 |
2.1荧光技术 | 第21-24页 |
2.1.1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 | 第21-22页 |
2.1.2表面诱导的荧光衰逝技术 | 第22-24页 |
2.2力谱技术 | 第24-26页 |
2.2.1光镊 | 第24-25页 |
2.2.2磁镊 | 第25页 |
2.2.3原子力显微镜成像及力谱技术 | 第25-26页 |
2.3膜片钳技术 | 第26-28页 |
第三章蜂毒肽与单组分脂膜动力学相互作用的单分子研究 | 第28-51页 |
3.1研究背景 | 第28-29页 |
3.2实验过程 | 第29-33页 |
3.2.1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2.2样品制备 | 第30-31页 |
3.2.3表征 | 第31-32页 |
3.2.4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32-33页 |
3.3实验结果 | 第33-49页 |
3.3.1GUVs动力学泄露实验 | 第33-34页 |
3.3.2磷脂的侧向扩散行为 | 第34-44页 |
3.3.3磷脂分子在膜的上下叶之间的翻转(Flip-flop)行为 | 第44-47页 |
3.3.4蜂毒肽的跨膜动力学行为 | 第47-49页 |
3.4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蜂毒肽与双组分脂膜的相互作用 | 第51-63页 |
4.1研究背景 | 第51-52页 |
4.2实验过程 | 第52-56页 |
4.2.1实验材料 | 第52页 |
4.2.2二元磷脂双层膜的制备 | 第52-53页 |
4.2.3表征 | 第53页 |
4.2.4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53-54页 |
4.2.5数据处理方法 | 第54-56页 |
4.3实验结果 | 第56-62页 |
4.3.1对磷脂分子扩散运动的研究 | 第56-59页 |
4.3.2基于小波变换的单个磷脂运动轨迹分析 | 第59-60页 |
4.3.3蜂毒肽对脂膜相边界的干扰 | 第60-62页 |
4.4小结 | 第62-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