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8页 |
中英文对照 | 第18-19页 |
前言 | 第19-21页 |
上篇实验研究 | 第21-53页 |
1 材料 | 第21-23页 |
·药物 | 第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3-35页 |
·主要试剂配置 | 第23-25页 |
·中药含药血浆的制备 | 第25页 |
·前列腺间质细胞的培养 | 第25-28页 |
·前列腺间质细胞原代培养 | 第25-26页 |
·传代培养 | 第26-27页 |
·间质细胞成分的鉴定 | 第27-28页 |
·含药血浆对前列腺间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 第28-30页 |
·BrdU(5-bromo-2' deoxyuridine)ELISA法测细胞增殖活性 | 第28-29页 |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 | 第29-30页 |
·含药血浆对间质细胞FIBRONECTIN、COLLAGEN Ⅳ及SMAD4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0-33页 |
·细胞的处理 | 第30页 |
·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 | 第31页 |
·聚合酶链反应(PCR) | 第31-32页 |
·扩增产物凝胶电泳 | 第32-33页 |
·WESTERN BLOT法检测SMAD4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33-35页 |
·蛋白质的抽提 | 第33页 |
·BCA蛋白定量 | 第33页 |
·SDS-PAGE电泳 | 第33-34页 |
·蛋白质转移 | 第34页 |
·总蛋白凝胶及染色 | 第34-35页 |
·膜的封闭及抗体孵育 | 第35页 |
·结果检测 | 第35页 |
3. 统计学方法 | 第35页 |
4. 结果 | 第35-43页 |
·体外培养前列腺间质细胞鉴定 | 第35-36页 |
·含药血浆对间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第36-39页 |
·含药血浆对前列腺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6-37页 |
·含药血浆对前列腺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7-39页 |
·含药血浆对前列腺间质细胞中相关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9-41页 |
·总RNA含量测定及纯度分析 | 第39页 |
·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分析 | 第39-41页 |
·WESTERN BLOT法SMAD4蛋白表达水平 | 第41-43页 |
·Western blot法Smad4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Smad4蛋白与增值、凋亡的相关性检测 | 第42-43页 |
5. 附图 | 第43页 |
6. 结论 | 第43-50页 |
·关于中药血浆药理学方法 | 第44-45页 |
·对体外培养的人BPH间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 第45-46页 |
·SMAD4与BPH | 第46-48页 |
·对间质细胞Smad4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的影响及机理 | 第46-47页 |
·雄激素、TGF-β1、Smad4三者在BPH的相互关系 | 第47-48页 |
·ECM与BPH | 第48-50页 |
·对ECM(Fibronect in、Collagen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8-49页 |
·TGF-β1、SMAD4参与细胞外基质(ECM)相互调控 | 第49-50页 |
7. 小结 | 第50-51页 |
8. 问题与展望 | 第51-53页 |
下篇临床研究 | 第53-75页 |
1. 临床资料 | 第53-56页 |
·病例来源 | 第53页 |
·诊断标准及依据 | 第53-55页 |
·中医辨证标准 | 第53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53-54页 |
·中医症状观察标准 | 第54页 |
·临床分期标准 | 第54页 |
·病情评分标准 | 第54-55页 |
·观察病例标准 | 第55-56页 |
·纳入标准 | 第55-56页 |
·排除标准 | 第56页 |
·剔除标准 | 第56页 |
2. 观测指标 | 第5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56-58页 |
·遵循原则 | 第56-57页 |
·病例数与分组 | 第57页 |
·治疗周期 | 第57页 |
·试验药品 | 第57页 |
·药品来源 | 第57页 |
·服用方法 | 第57页 |
·疗效判断标准 | 第57-58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58页 |
4 观察结果 | 第58-63页 |
·不良反应观察 | 第58页 |
·疗效性指标 | 第58-62页 |
·年龄情况 | 第58页 |
·病程情况 | 第58-59页 |
·初始临床分期 | 第59页 |
·总体疗效分析 | 第59页 |
·中医症状改善情况 | 第59-60页 |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 第60页 |
·泌尿症状困扰评分BS | 第60-61页 |
·前列腺体积的变化 | 第61页 |
·前列腺内腺(纵径)的变化 | 第61页 |
·最大尿流率(Qmax)的变化 | 第61-62页 |
·平均尿流率(Qave)的变化 | 第62页 |
·不良反应 | 第62-63页 |
5 结论 | 第63-73页 |
·导师中西结合认识前列腺增生的思路 | 第63-71页 |
·从中医角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认识 | 第63-64页 |
·导师讲究先辨病后辨证,病证结合 | 第64-65页 |
·气虚血瘀基本病机,益气利水、活血散结是治疗大法 | 第65-66页 |
·前癃通胶囊的组方理论依据 | 第66-69页 |
·科研服务于临床,重视治疗BPH的机理研究 | 第69-70页 |
·导师还注重影响BPH疗效和导致并发症的因素,重视健康指导 | 第70-71页 |
·中药前癃通胶囊治疗BPH的疗效特点 | 第71-73页 |
·总疗效 | 第71页 |
·改善中医症状 | 第71-72页 |
·改善前列腺症状积分和泌尿症状困扰积分 | 第72页 |
·缩小前列腺体积 | 第72-73页 |
·改善BPH梗阻和排尿障碍 | 第73页 |
6 问题 | 第73页 |
7 小结 | 第73-75页 |
全文总结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89页 |
1.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2. 临床观察表(CRF) | 第86-89页 |
文献综述 | 第89-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6页 |
鸣谢 | 第116-117页 |
个人简历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