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结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引论第15-31页
 一、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结构的意义第15-23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结构研究述评第23-26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结构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26-31页
第1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条件第31-8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第31-45页
     ·时代主题第31-37页
     ·时代特征第37-41页
     ·冲突与合作并存的两种社会制度下的国家间关系第41-4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思想渊源第45-63页
     ·理论源头:马克思列宁主义第45-52页
     ·直接理论来源:毛泽东思想第52-58页
     ·文化渊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第58-6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实践基础第63-8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前30 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及其启示第63-70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第70-75页
     ·苏共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第75-81页
第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第81-10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第81-88页
     ·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不同观点第81-83页
     ·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主题第83-85页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第85-8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第88-9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的形成轨迹第88-92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的内在关系第92-95页
     ·理论精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第95-9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第97-109页
     ·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与科学内涵第97-102页
     ·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第102-105页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05-109页
第3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纵向结构第109-15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形态第109-121页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及其过程第109-114页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探索与回答第114-119页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第119-12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形态第121-140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其过程第121-127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探索与回答第127-134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第134-14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第140-157页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及其过程第140-145页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探索与回答第145-152页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第152-157页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横向结构第157-223页
   ·理论根据层面上的基本理论第157-179页
     ·社会主义本质论第157-163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第163-168页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第168-173页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论第173-179页
   ·主体内容层面上的基本理论第179-199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第179-184页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第184-189页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第189-194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第194-199页
   ·条件保障层面上的基本理论第199-223页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第199-203页
     ·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论第203-208页
     ·社会主义军队和国防建设论第208-210页
     ·社会主义依靠力量论第210-216页
     ·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论第216-223页
结束语第223-229页
参考文献第229-2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34-235页
致谢第235页

论文共2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刑法原则考论--以《唐律疏议》为中心
下一篇:毛泽东国情思想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