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图表索引 | 第16-18页 |
导论 | 第18-35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8-21页 |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29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五、创新点及不足 | 第33-35页 |
第一章 理论依据 | 第35-57页 |
第一节 交易费用理论 | 第35-41页 |
一、交易费用理论的产生 | 第35-36页 |
二、交易费用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36-39页 |
三、交易费用理论的缺陷 | 第39-40页 |
四、交易费用理论在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研究中的应用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组织环境理论 | 第41-44页 |
一、组织环境理论的提出 | 第41-42页 |
二、组织环境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42-43页 |
三、组织环境理论在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研究中的应用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国家干预理论 | 第44-48页 |
一、国家干预主义的产生 | 第44-45页 |
二、国家干预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45-47页 |
三、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 第47-48页 |
四、国家干预理论在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研究中的应用 | 第48页 |
第四节 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理论 | 第48-57页 |
一、农业风险理论 | 第48-52页 |
二、农业保险理论 | 第52-56页 |
三、农业风险和农业保险理论在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研究中的应用 | 第56-57页 |
第二章 农业保险基本组织形式 | 第57-81页 |
第一节 国有农业保险公司 | 第57-59页 |
一、国有保险公司 | 第57-58页 |
二、国有农业保险公司的优势 | 第58页 |
三、国有农业保险公司的缺陷 | 第58-59页 |
第二节 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 | 第59-62页 |
一、股份制保险公司 | 第59-61页 |
二、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61-62页 |
三、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的特点 | 第62页 |
第三节 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 | 第62-68页 |
一、相互制保险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62-66页 |
二、相互制保险公司的特点 | 第66-67页 |
三、相互制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67页 |
四、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的特点 | 第67-68页 |
第四节 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与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的比较 | 第68-73页 |
一、企业控制权比较 | 第68-70页 |
二、剩余收益权比较 | 第70页 |
三、公司治理比较 | 第70-72页 |
四、相互制保险公司向股份制保险公司转化的条件 | 第72-73页 |
第五节 互助合作制农业保险组织 | 第73-76页 |
一、合作制保险组织的特点 | 第73-74页 |
二、合作制保险组织的原则 | 第74页 |
三、合作制保险组织的治理结构 | 第74-75页 |
四、农业保险合作组织的特点 | 第75-76页 |
第六节 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选择 | 第76-81页 |
一、不同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优势与不足 | 第76-78页 |
二、不同保险组织形式的绩效比较 | 第78-79页 |
三、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选择 | 第79-81页 |
第三章 农业保险组织资源环境 | 第81-98页 |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特征 | 第81-85页 |
一、农业生产的特征 | 第81-83页 |
二、农业生产的特征对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影响 | 第83-85页 |
第二节 农业风险 | 第85-90页 |
一、农业风险的类型 | 第85-87页 |
二、农业风险的特点 | 第87-88页 |
三、农业风险的管理手段 | 第88-90页 |
第三节 农业保险的法律环境 | 第90-94页 |
一、国外农业保险的法律环境 | 第91-93页 |
二、国内农业保险的法律环境 | 第93-94页 |
三、农业保险的法律环境对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影响 | 第94页 |
第四节 农业保险的国家干预 | 第94-98页 |
一、政府对农业风险的管理 | 第95-96页 |
二、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干预方式 | 第96-97页 |
三、政府干预对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影响 | 第97-98页 |
第四章 中国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探索与启示 | 第98-117页 |
第一节 1949年以前的农业保险组织形式 | 第98-99页 |
一、牲畜保险合作社 | 第98-99页 |
二、官办农业保险公司 | 第99页 |
第二节 单一农业保险组织形式:1949-1958年 | 第99-101页 |
一、国有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经营 | 第99-100页 |
二、经营绩效评价 | 第100-101页 |
第三节 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多样化探索:1982-1993年 | 第101-107页 |
一、全国范围内国有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经营 | 第101-103页 |
二、区域范围内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多样化探索 | 第103-107页 |
第四节 农业保险组织形式重归单一:1994-2003年 | 第107-109页 |
一、全国范围内国有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 | 第107-108页 |
二、区域性农业保险 | 第108-109页 |
三、绩效评价 | 第109页 |
第五节 2004年以后的农业保险组织形式 | 第109-115页 |
一、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探索 | 第110-114页 |
二、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的评价 | 第114-115页 |
第六节 中国农业保险组织形式探索的启示 | 第115-117页 |
第五章 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 第117-135页 |
第一节 美国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 | 第117-123页 |
一、美国农业保险组织资源环境 | 第117-118页 |
二、美国农业保险组织形式 | 第118-121页 |
三、美国农业保险组织体系 | 第121页 |
四、美国农业保险组织的评价 | 第121-123页 |
第二节 日本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 | 第123-127页 |
一、日本农业保险组织资源环境 | 第123-124页 |
二、日本农业保险组织形式 | 第124-125页 |
三、日本农业保险组织体系 | 第125-126页 |
四、日本农业保险组织的评价 | 第126-127页 |
第三节 法国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 | 第127-131页 |
一、法国农业保险组织资源环境 | 第127-128页 |
二、法国农业保险组织形式 | 第128-129页 |
三、法国农业保险组织体系 | 第129-130页 |
四、法国农业保险组织的评价 | 第130-131页 |
第四节 比较及借鉴 | 第131-135页 |
一、美日法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共同点 | 第131-132页 |
二、美日法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不同点 | 第132-133页 |
三、美日法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借鉴 | 第133-135页 |
第六章 中国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创新构想 | 第135-168页 |
第一节 中国农业保险组织资源环境 | 第135-149页 |
一、农业生产规模 | 第135-136页 |
二、农民收入 | 第136-138页 |
三、农业风险 | 第138-141页 |
四、农户对农业风险的认知及农业风险管理策略 | 第141-149页 |
第二节 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创新原则与思路 | 第149-150页 |
一、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创新原则 | 第149页 |
二、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创新思路 | 第149-150页 |
第三节 农业原保险组织形式创新 | 第150-156页 |
一、国内外有关农户互助合作保险组织的探讨 | 第151-152页 |
二、建立农户互助合作保险组织的法律依据 | 第152页 |
三、建立农户互助合作保险组织的构想 | 第152-153页 |
四、政府对农户互助合作保险组织的支持 | 第153-156页 |
第四节 农业再保险组织形式创新 | 第156-160页 |
一、农业再保险的基本理论 | 第156-158页 |
二、中国农业再保险的运作和主要问题 | 第158-159页 |
三、国家农业再保险公司的制度设计 | 第159-160页 |
第五节 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创新 | 第160-168页 |
一、理论界对农业保险组织体系的探讨 | 第160-161页 |
二、对单一组织形式经营农业保险的评价与分析 | 第161-164页 |
三、对农业保险组织体系的新思考 | 第164-168页 |
第七章 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 第168-189页 |
第一节 山东省农业生产与自然风险 | 第168-173页 |
一、山东省农业发展现状 | 第168-169页 |
二、山东省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风险 | 第169-170页 |
三、自然风险对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影响 | 第170-173页 |
第二节 山东省农业保险发展历史变迁 | 第173-176页 |
一、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1982-1995年 | 第173-174页 |
二、萎缩期:1996-2005年 | 第174页 |
三、政策性农业保险时期:2006年以后 | 第174-175页 |
四、对山东省农业保险发展的评价 | 第175-176页 |
第三节 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组织实践 | 第176-179页 |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总体状况 | 第176页 |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组织形式 | 第176-177页 |
三、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和风险分担机制 | 第177-179页 |
第四节 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案例 | 第179-183页 |
一、寿光蔬菜保险 | 第179-181页 |
二、栖霞苹果保险 | 第181-183页 |
三、2009年以来的新变化——停办果蔬保险 | 第183页 |
第五节 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启示 | 第183-189页 |
一、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验 | 第183-184页 |
二、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问题 | 第184-187页 |
三、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改进建议 | 第187-189页 |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89-193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189-190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190-193页 |
附录 | 第193-195页 |
山东省农业保险调查问卷 | 第193-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0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05-206页 |
致谢 | 第206-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