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深基坑工程变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深基坑变形规律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有限元/有限差分法在深基坑变形中的应用研究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1-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深基坑工程的变形及破坏模式 | 第14-20页 |
2.1 深基坑工程的破坏模式 | 第14-16页 |
2.1.1 整体失稳 | 第14页 |
2.1.2 坑底隆起 | 第14页 |
2.1.3 围护结构倾覆失稳 | 第14-15页 |
2.1.4 “踢脚”失稳 | 第15页 |
2.1.5 围护结构的结构性破坏 | 第15页 |
2.1.6 支、锚体系失稳破坏 | 第15-16页 |
2.2 深基坑工程的变形模式 | 第16-20页 |
2.2.1 桩体变形 | 第16-17页 |
2.2.2 坑底隆起 | 第17页 |
2.2.3 地表沉降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结构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 | 第20-54页 |
3.1 车站概况 | 第20-21页 |
3.2 工程地质与水文概况 | 第21-23页 |
3.3 车站设计概况及基坑开挖工序 | 第23-24页 |
3.3.1 设计概况 | 第23页 |
3.3.2 基坑开挖工序 | 第23-24页 |
3.4 地铁车站深基坑现场监测 | 第24-35页 |
3.4.1 编制依据 | 第24-25页 |
3.4.2 监测目的 | 第25页 |
3.4.3 监测频率及控制值 | 第25-28页 |
3.4.3.1 监测频率 | 第25-26页 |
3.4.3.2 监测数据控制指标及要求 | 第26-28页 |
3.4.4 监测内容 | 第28-34页 |
3.4.4.1 围护结构桩(墙)体水平位移 | 第28-29页 |
3.4.4.2 周边地表沉降 | 第29-30页 |
3.4.4.3 建(构)筑物沉降及倾斜 | 第30-32页 |
3.4.4.4 地下管线沉降 | 第32-33页 |
3.4.4.5 支撑轴力 | 第33-34页 |
3.4.5 监测信息反馈 | 第34-35页 |
3.5 西王站深基坑监测数据分析 | 第35-40页 |
3.5.1 桩体水平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3.5.2 支撑轴力监测数据分析 | 第38-40页 |
3.5.3 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 第40页 |
3.6 地铁深基坑分步开挖的有限元法模拟 | 第40-54页 |
3.6.1 有限元简介 | 第40-41页 |
3.6.2 有限元方法变形理论 | 第41-45页 |
3.6.2.1 连续介质的静力平衡方程 | 第41-42页 |
3.6.2.2 有限单元法 | 第42页 |
3.6.2.3 塑性模型的隐式积分 | 第42-44页 |
3.6.2.4 全局迭代过程 | 第44-45页 |
3.6.3 有限元方法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模拟 | 第45-54页 |
3.6.3.1 几何模型 | 第45-46页 |
3.6.3.2 参数选取 | 第46-47页 |
3.6.3.3 初始条件 | 第47页 |
3.6.3.4 分步施工模拟 | 第47-50页 |
3.6.3.5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50-54页 |
第四章 石家庄1号线一期工程基坑变形模式统计分析 | 第54-64页 |
4.1 区域概况 | 第54页 |
4.2 施工工法及支护形式 | 第54-55页 |
4.3 车站深基坑变形模式统计分析 | 第55-64页 |
4.3.1 桩体变形实测数据分析 | 第55-56页 |
4.3.2 地表变形实测数据分析 | 第56-59页 |
4.3.3 围护桩桩体变形影响因素 | 第59-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A 西王站桩体水平位移数据一览表 | 第68-70页 |
附录B 西王站支撑轴力数据一览表 | 第70-72页 |
附录C 西王站地表沉降监测数据一览表 | 第72-74页 |
附录D 1号线地表沉降数据一览表 | 第74-76页 |
附录E 1号线桩体水平位移数据一览表 | 第76-78页 |
附录F ZQT15桩体水平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表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