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齿BTA深孔钻头参数化设计建模与结构优化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深孔加工刀具结构演化与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刀具结构的演化发展 | 第11-13页 |
1.2.2 深孔加工刀具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三维设计平台二次开发概述 | 第15-19页 |
1.3.1 二次开发工具 | 第15-16页 |
1.3.2 二次开发关键技术 | 第16-17页 |
1.3.3 二次开发建模方法 | 第17-18页 |
1.3.4 二次开发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错齿BTA深孔钻头设计理论分析 | 第20-32页 |
2.1 内排屑深孔钻头的原理结构 | 第20-21页 |
2.1.1 内排屑深孔钻头的工作原理 | 第20页 |
2.1.2 错齿BTA深孔钻头的结构 | 第20-21页 |
2.2 钻头切削部分分析 | 第21-22页 |
2.3 错齿钻头导向条的设计分析 | 第22-27页 |
2.3.1 错齿BTA深孔钻头力平衡理论 | 第22-24页 |
2.3.2 错齿钻头稳定度分析 | 第24-27页 |
2.4 错齿钻头排屑分析 | 第27-31页 |
2.4.1 钻头切屑分析 | 第27-29页 |
2.4.2 钻头排屑通道面积分析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错齿BTA深孔钻头参数化设计 | 第32-44页 |
3.1 错齿BTA深孔钻头设计参数 | 第32-33页 |
3.2 刀齿部分参数化设计 | 第33-38页 |
3.2.1 刀齿宽度参数化设计 | 第33-34页 |
3.2.2 刀齿几何角度参数化设计 | 第34-35页 |
3.2.3 刀齿断屑台参数化设计 | 第35-37页 |
3.2.4 刀齿其他部分参数化设计 | 第37-38页 |
3.3 导向部分参数化设计 | 第38-40页 |
3.3.1 导向条位置参数优化设计 | 第38-39页 |
3.3.2 导向条几何体参数化设计 | 第39-40页 |
3.4 排屑通道参数化设计 | 第40-42页 |
3.5 钻头刀体部分参数化设计 | 第42-43页 |
3.5.1 钻头体外径 | 第42页 |
3.5.2 钻头柄部参数化设计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错齿BTA深孔钻头参数化建模系统开发 | 第44-60页 |
4.1 系统概要分析设计 | 第44-47页 |
4.1.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44页 |
4.1.2 系统整体结构 | 第44-45页 |
4.1.3 功能模块设计 | 第45-46页 |
4.1.4 系统流程分析 | 第46-47页 |
4.2 数据库设计 | 第47-48页 |
4.2.1 钻头尺寸数据表设计 | 第47-48页 |
4.2.2 数据库访问 | 第48页 |
4.3 钻头参数化建模 | 第48-56页 |
4.3.1 SolidWorks二次开发建模流程 | 第48-50页 |
4.3.2 二次开发建模的误差问题分析 | 第50-51页 |
4.3.3 钻头各部件参数化建模的实现 | 第51-55页 |
4.3.4 钻头自动虚拟装配 | 第55-56页 |
4.4 系统整体的实现 | 第56-59页 |
4.4.1 系统的界面设计 | 第56-58页 |
4.4.2 系统程序结构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错齿BTA深孔钻头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 第60-74页 |
5.1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 第60-61页 |
5.2 错齿钻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1-64页 |
5.2.1 钻头几何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 第61-62页 |
5.2.2 接触部分的处理 | 第62页 |
5.2.3 载荷和边界条件 | 第62-63页 |
5.2.4 网格的划分 | 第63-64页 |
5.3 钻头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64-67页 |
5.3.1 钻头应力应变分析 | 第64-66页 |
5.3.2 接触部分分析结果 | 第66-67页 |
5.4 刀体强度试验 | 第67-69页 |
5.4.1 试验原理方案 | 第67页 |
5.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69页 |
5.5 钻头结构参数的改善 | 第69-73页 |
5.5.1 刀体结构改善 | 第69-70页 |
5.5.2 导向条位置角优化 | 第70-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总结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项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