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7页 |
1.1 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 第12-15页 |
1.1.1 流感病毒的种类及结构 | 第12-13页 |
1.1.2 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周期 | 第13-15页 |
1.2 流感病毒感染与天然免疫 | 第15-17页 |
1.3 流感病毒诱发的细胞因子风暴 | 第17-27页 |
1.3.1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 第20-21页 |
1.3.2 I型干扰素(Interferon type I) | 第21-22页 |
1.3.3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 | 第22-23页 |
1.3.4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 第23-24页 |
1.3.5 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 | 第24页 |
1.3.6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 | 第24-25页 |
1.3.7 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 | 第25-26页 |
1.3.8 干扰素-γ诱导蛋白质10(Interferonγ-induced protein10,IP-10) | 第26-27页 |
1.4 与流感肺炎病理相关的重要细胞类型 | 第27-28页 |
1.5 流感的治疗策略及抗流感药物研究现状 | 第28-35页 |
1.5.1 抗病毒治疗策略及其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1.5.2 抗炎治疗策略以及其研究现状 | 第31-35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35-37页 |
第2章 人源单核细胞系U937抗流感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 第37-55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37-4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7-39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9-44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44-52页 |
2.2.1 七种人源细胞系支持流感病毒复制和诱导炎症因子产生的分析 | 第44页 |
2.2.2 U937细胞支持H1N 病毒复制并表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 | 第44-47页 |
2.2.3 U937细胞支持多种流感病毒复制并表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 | 第47页 |
2.2.4 U937细胞模型对已知抗病毒和抗炎药物的验证性评价 | 第47-50页 |
2.2.5 U937细胞模型条件优化及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2.2.6 利用U937细胞模型进行的高通量筛选 | 第52页 |
2.3 讨论 | 第52-55页 |
第3章 对一个FDA成药库的抗流感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 | 第55-75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55-59页 |
3.1.1 药物,试剂和实验动物 | 第55-56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56-59页 |
3.2 结果 | 第59-72页 |
3.2.1 FDA化合物库初步筛选结果 | 第59-62页 |
3.2.2 复筛具有促炎因子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并评价其细胞水平药效 | 第62-65页 |
3.2.3 复筛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候选化合物 | 第65-66页 |
3.2.4 候选化合物体外和体内药效研究 | 第66-72页 |
3.3 讨论 | 第72-75页 |
第4章 利用U937细胞模型筛选针对宿主靶标神经递质受体的抗病毒药物 | 第75-97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75-80页 |
4.1.1 毒株,药物,试剂 | 第76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76-80页 |
4.2 结果 | 第80-91页 |
4.2.1 基于U937模型筛选一个神经递质受体相关的小分子化合物库 | 第80-82页 |
4.2.2 四种候选药物在不同细胞系上毒性与抗流感病毒活性比较 | 第82-85页 |
4.2.3 四种候选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 | 第85-86页 |
4.2.4 四种候选药物无直接灭活病毒活性 | 第86-87页 |
4.2.5 四种候选药物作用于病毒感染早期 | 第87-89页 |
4.2.6 盐酸异克舒令体内抗病毒、抗炎活性评价 | 第89-91页 |
4.3 讨论 | 第91-97页 |
第5章 论文总结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