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汽车产业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内容第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回顾第13-19页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2.1.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2.1.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2.2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第15-17页
        2.2.1 企业并购的概念和类型第15-16页
        2.2.2 企业并购理论基础第16-17页
    2.3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第17-19页
        2.3.1 事件研究法第17-18页
        2.3.2 财务指标分析法第18-19页
第3章 中国汽车产业并购现状和原因分析第19-26页
    3.1 中国汽车产业并购现状第19-22页
        3.1.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第19-20页
        3.1.2 中国汽车产业并购状况第20-22页
    3.2 中国汽车产业并购动因第22-24页
        3.2.1 中国汽车产业并购内因第22-23页
        3.2.2 中国汽车产业并购外因第23-24页
    3.3 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模式第24-26页
        3.3.1 股权并购第24页
        3.3.2 债务承担第24页
        3.3.3 资产收购第24-25页
        3.3.4 资产置换第25页
        3.3.5 换股并购第25页
        3.3.6 合资控股第25-26页
第4章 中国汽车企业并购绩效实证研究第26-41页
    4.1 研究方法第26-27页
        4.1.1 财务指标分析法第26页
        4.1.2 因子分析法第26-27页
    4.2 研究假设第27-29页
    4.3 数据来源第29-30页
        4.3.1 样本数据选择第29-30页
        4.3.2 研究财务绩效指标选择第30页
    4.4 指标选择第30-31页
        4.4.1 标准化数据第30-31页
        4.4.2 因子分析检验的可行性分析第31页
    4.5 模型构建第31-33页
        4.5.1 研究模型构建第31-32页
        4.5.2 确定因子载荷矩阵第32页
        4.5.3 因子旋转第32页
        4.5.4 因子旋转得分第32-33页
    4.6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第33-40页
        4.6.1 可行性验证第33-34页
        4.6.2 因子提取第34-35页
        4.6.3 各个成分相关性分析第35页
        4.6.4 因子旋转第35-37页
        4.6.5 因子得分计算第37页
        4.6.6 数据结果分析第37-40页
    4.7 研究结论第40-41页
第5章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绩效分析第41-54页
    5.1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回顾第41-43页
        5.1.1 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介绍第41-42页
        5.1.2 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汽车过程第42-43页
    5.2 吉利并购沃尔沃财务绩效实证分析第43-54页
        5.2.1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盈利能力分析第43-44页
        5.2.2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第44-46页
        5.2.3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第46-47页
        5.2.4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企业运营能力分析第47-48页
        5.2.5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企业综合绩效计算第48-54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4-57页
    6.1 研究结论第54-55页
    6.2 研究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对马来西亚制造业投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基于建筑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