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略缩词列表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代谢组学概述 | 第10-11页 |
1.2 代谢组学研究一般流程 | 第11-12页 |
1.3 代谢组学应用 | 第12-13页 |
1.4 代谢组学研究现状以及发展 | 第13-16页 |
1.4.1 高通量化学分析技术促进代谢组学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2 生物信息学促进代谢组学的发展 | 第14-16页 |
1.5 代谢组数据分析中的挑战 | 第16-19页 |
1.5.1 数据标准化的问题 | 第17-19页 |
1.6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9-22页 |
1.6.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2页 |
2 数据标准化概况 | 第22-40页 |
2.1 引言 | 第22-25页 |
2.2 代谢组学原始数据存储库的标准化方法的文献调研 | 第25-27页 |
2.3 MetaboLights数据库 | 第27-30页 |
2.4 不同代谢组分析平台标准化方法的差异 | 第30-35页 |
2.5 不同样本量标准化方法的差异 | 第35-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基于组内变异的数据标准化方法的性能比较与评估 | 第40-58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基于LC-MS代谢组数据的选择和数据标准化方法的比较 | 第41-45页 |
3.2.1 LC-MS代谢组数据的收集 | 第41-44页 |
3.2.2 基于LC-MS的代谢组数据的预处理 | 第44页 |
3.2.3 基于LC-MS的代谢组数据的标准化方法 | 第44-45页 |
3.2.4 基于组内变异对LC-MS的代谢组数据标准化的评价 | 第45页 |
3.2.5 基于组内变异对标准化方法进行分类 | 第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6页 |
3.3.1 基于28组代谢组数据集的20种标准化方法组内变异的改变 | 第45-55页 |
3.3.2 根据组内变异的程度对标准化进行分类 | 第55-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基于组内变异和分类器性能的数据标准化方法的综合比较与评估. | 第58-66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基于LC-MS代谢组数据的选择和数据标准化方法 | 第58-59页 |
4.2.1 LC-MS代谢组数据的收集 | 第58-59页 |
4.2.2 LC-MS数据的标准化方法 | 第59页 |
4.3 基于分类器的性能对LC-MS的代谢组数据标准化的评价 | 第5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4.4.1 不同数据标准化方法在在分类性能上的改变 | 第59-61页 |
4.4.2 综合降低组内变异的能力和分类器性能对标准化方法进行分类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页 |
5.2 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4页 |
附录 | 第84-85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4页 |
B.20种标准化方法在MTBLS28正负离子模式下的PMAD和AUC值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