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1.2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技术 | 第10-15页 | 
| 1.2.1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结构 | 第10-11页 | 
| 1.2.2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半桥子模块拓扑结构 | 第11-12页 | 
| 1.2.3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控制系统 | 第12-15页 | 
| 1.3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3.1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一次系统电磁暂态建模研究 | 第15-16页 | 
| 1.3.2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3.3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保护策略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 第2章 基于PSCAD/EMTDC的等效模型的建立 | 第19-35页 | 
| 2.1 HBSM正常运行时的等效模型 | 第19-20页 | 
| 2.2 CDSM的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 2.3 CDSM等效方法 | 第21-25页 | 
| 2.3.1 CDSM正常运行状态等效 | 第21-22页 | 
| 2.3.2 CDSM闭锁状态等效 | 第22-24页 | 
| 2.3.3 CDSM过渡状态 | 第24-25页 | 
| 2.4 FBSM的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 2.5 FBSM等效方法 | 第26-28页 | 
| 2.5.1 正向投切与负向投切状态 | 第26-27页 | 
| 2.5.2 闭锁状态 | 第27-28页 | 
| 2.5.3 过渡状态 | 第28页 | 
| 2.6 仿真验证 | 第28-34页 | 
| 2.6.1 CDSM模型精确性验证 | 第29-30页 | 
| 2.6.2 FBSM模型精确性验证 | 第30-32页 | 
| 2.6.3 故障情况下的仿真对比 | 第32页 | 
| 2.6.4 仿真速度对比 | 第32-33页 | 
| 2.6.5 仿真步长对模型仿真精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基于RTDS平台FBSM等效模型精度研究 | 第35-49页 | 
| 3.1 大电阻阻值对闭锁状态等效模型精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2 最佳大电阻阻值与桥臂等效电容值的关系 | 第36-38页 | 
| 3.3 最佳大电阻阻值与串联电阻的关系 | 第38-39页 | 
| 3.4 最佳大电阻阻值与串联电感的关系 | 第39-40页 | 
| 3.5 低电平条件下综合最佳大电阻选择方法 | 第40-41页 | 
| 3.6 最佳大电阻阻值与仿真步长的关系 | 第41-42页 | 
| 3.7 仿真验证 | 第42-48页 | 
| 3.7.1 仿真模型 | 第42-43页 | 
| 3.7.2 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 第43-44页 | 
| 3.7.3 模型精确性验证 | 第44-46页 | 
| 3.7.4 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46-47页 | 
| 3.7.5 模型适应性分析 | 第47-48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基于CPS-SPWM的热冗余策略研究 | 第49-59页 | 
| 4.1 CPS-SPWM运行原理 | 第49-50页 | 
| 4.2 热冗余策略 | 第50-54页 | 
| 4.2.1 子模块选择 | 第51-52页 | 
| 4.2.2 子模块选择预处理 | 第52-53页 | 
| 4.2.3 控制信号处理 | 第53-54页 | 
| 4.3 仿真验证 | 第54-58页 | 
| 4.3.1 双端9电平仿真系统 | 第54-56页 | 
| 4.3.2 双端101电平仿真系统 | 第56-57页 | 
| 4.3.3 时间间隔比的影响 | 第57页 | 
| 4.3.4 仿真步长的影响 | 第57-5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3-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