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儿童胸腹部模型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1.2.1 生物实验 | 第9-10页 |
1.2.2 假人模型 | 第10-11页 |
1.2.3 有限元仿真 | 第11-15页 |
1.3 乘员胸腹部损伤机理及损伤准则 | 第15-16页 |
1.3.1 胸腹部损伤机理 | 第15页 |
1.3.2 胸腹部损伤指标 | 第15-16页 |
1.4 儿童约束系统 | 第16-18页 |
1.4.1 儿童安全约束系统分类 | 第17-18页 |
1.4.2 儿童安全约束系统的研究发展 | 第18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生理结构特征对儿童乘员胸部损伤的影响研究 | 第19-29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9-21页 |
2.1.1 儿童胸腹部有限元模型概述 | 第19-20页 |
2.1.2 仿真实验条件设置 | 第20-21页 |
2.2 试验结果 | 第21-25页 |
2.2.1 不同撞锤对3岁和6岁儿童胸部碰撞损伤响应分析 | 第24页 |
2.2.2 材料参数对3岁和6岁儿童胸部损伤响应分析 | 第24页 |
2.2.3 几何参数对3岁和6岁儿童胸部碰撞响应分析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27页 |
2.3.1 与尸体实验比较 | 第26-27页 |
2.3.2 撞锤大小对儿童胸部损伤的影响 | 第27页 |
2.3.3 材料参数对儿童胸部损伤的影响 | 第27页 |
2.3.4 几何参数对儿童胸部损伤的影响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正面碰撞中儿童乘员胸腹部损伤响应分析 | 第29-47页 |
3.1 正碰中年龄对儿童乘员胸腹部损伤响应的影响 | 第29-39页 |
3.1.1 模型与材料 | 第29页 |
3.1.2 试验设置 | 第29-30页 |
3.1.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3.2 正碰中不同初速度对儿童乘员胸腹部损伤的影响 | 第39-45页 |
3.2.1 试验设置 | 第40页 |
3.2.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3.3 讨论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侧面柱撞中儿童乘员胸腹部损伤响应分析 | 第47-58页 |
4.1 上肢模型的连接 | 第47-50页 |
4.1.1 上肢模型的构建 | 第47-50页 |
4.1.2 上肢模型的材料参数 | 第50页 |
4.2 侧面柱撞仿真试验 | 第50-56页 |
4.2.1 试验设置 | 第50-52页 |
4.2.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6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5.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59页 |
5.3 展望 | 第59-60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8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