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创新之处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3.1 创新之处 | 第11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3-25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1 区域经济韧性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15页 |
2.1.2 区域经济韧性的经验研究 | 第15-18页 |
2.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8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2.1 适应性循环理论 | 第18-21页 |
2.2.2 多尺度嵌套适应循环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区域经济韧性理论 | 第22-25页 |
第3章 区域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 | 第25-35页 |
3.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 第25-26页 |
3.1.1 研究区域界定 | 第25-26页 |
3.1.2 数据来源 | 第26页 |
3.2 区域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6-31页 |
3.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 第26-27页 |
3.2.2 区域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1页 |
3.3 区域经济韧性测评过程 | 第31-32页 |
3.3.1 确定权重——极值熵值法 | 第31-32页 |
3.3.2 分指数测度计量模型 | 第32页 |
3.3.3 综合测度计量模型 | 第32页 |
3.4 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测评结果 | 第32-35页 |
第4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 | 第35-52页 |
4.1 区域经济韧性的时间演变特征 | 第35-39页 |
4.1.1 整体层面区域经济韧性时间演变分析 | 第35-36页 |
4.1.2 省域层面区域经济韧性时间演变分析 | 第36-38页 |
4.1.3 市域层面区域经济韧性时间演变分析 | 第38-39页 |
4.2 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 第39-45页 |
4.2.1 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异 | 第40-44页 |
4.2.2 区域经济韧性空间演化特征 | 第44-45页 |
4.3 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集散特征 | 第45-52页 |
4.3.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4.3.2 局部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 | 第46-49页 |
4.3.3 重心分析 | 第49-52页 |
第5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策略 | 第52-59页 |
5.1 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 | 第52-55页 |
5.1.1 空间重叠性和变动一致性 | 第52页 |
5.1.2 区域经济韧性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 | 第52-55页 |
5.2 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策略 | 第55-59页 |
5.2.1 整体层面经济韧性的提升策略 | 第55-57页 |
5.2.2 区域层面经济韧性的提升策略 | 第57-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