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0页 |
1.1 蓝舌病病毒概述 | 第12-15页 |
1.1.1 蓝舌病病毒的病原学特性 | 第12页 |
1.1.2 蓝舌病病毒的基因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12-13页 |
1.1.3 蓝舌病病毒蛋白及功能 | 第13-14页 |
1.1.4 蓝舌病病毒的复制 | 第14-15页 |
1.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5页 |
1.3 蓝舌病的流行现状 | 第15-16页 |
1.4 蓝舌病的预防 | 第16-17页 |
1.4.1 灭活疫苗 | 第16页 |
1.4.2 弱毒疫苗 | 第16-17页 |
1.4.3 病毒样颗粒 | 第17页 |
1.4.4 DNA疫苗 | 第17页 |
1.4.5 重组载体疫苗 | 第17页 |
1.5 蓝舌病的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1.5.1 血清学检测方法 | 第18页 |
1.5.2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第18页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5页 |
2.1.1 细胞、菌株、质粒、血清 | 第20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1.3 引物 | 第20-21页 |
2.1.4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2.1.5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1-24页 |
2.1.6 基因序列 | 第24页 |
2.1.7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2页 |
2.2.1 VP2蛋白真核表达 | 第25-27页 |
2.2.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7-29页 |
2.2.3 单克隆抗体的特征性鉴定 | 第29-30页 |
2.2.4 单抗识别抗原表位的鉴定 | 第30-32页 |
3 结果 | 第32-47页 |
3.1 VP2蛋白的真核表达 | 第32-36页 |
3.3.1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32页 |
3.3.2 真核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32-34页 |
3.3.3 VP2蛋白真核表达及鉴定 | 第34-35页 |
3.3.4 VP2蛋白特异性鉴定 | 第35-36页 |
3.2 抗BTV-25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6-39页 |
3.2.1 VP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第36-38页 |
3.2.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38页 |
3.2.3 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 | 第38-39页 |
3.3 单克隆抗体的特征性鉴定 | 第39-44页 |
3.3.1 单抗亚类的鉴定 | 第39页 |
3.3.2 单抗细胞稳定性分析 | 第39-40页 |
3.3.3 单抗特异性鉴定 | 第40-43页 |
3.3.4 单抗腹水的纯化及效价测定 | 第43页 |
3.3.5 免疫电镜结果 | 第43-44页 |
3.4 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的鉴定 | 第44-47页 |
3.4.1 噬菌体淘选结果 | 第44-45页 |
3.4.2 短肽的鉴定 | 第45页 |
3.4.3 短肽与单抗的反应性鉴定 | 第45-46页 |
3.4.4 短肽的保守性分析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50页 |
4.1 BTV-25型VP2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4.2 BTV-25型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第48-49页 |
4.3 蓝舌病病毒抗原表位的鉴定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