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1.1 小鹅瘟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1.1 病原学 | 第11-12页 |
1.1.2 流行病学 | 第12页 |
1.1.3 临床症状 | 第12页 |
1.1.4 临床诊断 | 第12-13页 |
1.1.5 防治措施 | 第13-14页 |
1.2 抗病毒中药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中药抗病毒作用的中医理论 | 第14页 |
1.2.2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种类和中药复方 | 第14-16页 |
1.2.3 中药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成分 | 第16页 |
1.2.4 中药抗病毒作用的机理 | 第16页 |
1.2.5 中药用于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1 中药 | 第18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2.1.3 主要化学试剂与试剂盒 | 第18页 |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8-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2.2.1 复方中草药的制备 | 第19页 |
2.2.2 小鹅瘟病毒处理 | 第19-20页 |
2.2.3 实验动物的饲养 | 第20-21页 |
2.2.4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21页 |
2.2.5 雏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2.2.6 雏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7 雏鹅血清中补体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2.8 雏鹅血清中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第22-23页 |
2.2.9 雏鹅主要脏器病理切片的检测 | 第23-24页 |
3 结果 | 第24-37页 |
3.1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的病理变化的影响 | 第24页 |
3.2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的心脏及小肠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25-28页 |
3.3.1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IgG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2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IgM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3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IgA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3.4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3.4.1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白细胞介素2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2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白细胞介素6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5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补体含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3.5.1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C3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5.2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C4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6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第32-35页 |
3.6.1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3.6.2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6.3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7 患组的死亡率及治疗组的存活率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42页 |
4.1 小鹅瘟的中兽医辩证与复方中草药的组方依据 | 第37-38页 |
4.1.1 小鹅瘟的中兽医辩证 | 第37页 |
4.1.2 复方中草药的组方依据 | 第37-38页 |
4.2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小肠及心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第38页 |
4.3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4.4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4.5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血清中补体的影响 | 第39-40页 |
4.6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4.7 复方中草药对患GPV雏鹅存活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