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玻璃工业论文--各种玻璃产品论文--玻璃纤维论文

稀土掺杂高强度高模量玻璃纤维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高强度高模量玻璃纤维的发展及应用第12-15页
        1.2.1 高强度高模量玻璃纤维的发展第12-14页
        1.2.2 高强度高模量玻璃纤维的应用第14-15页
    1.3 玻璃纤维的生产工艺第15-17页
        1.3.1 玻璃纤维的原料及熔制第15页
        1.3.2 玻璃纤维的拉丝工艺第15-17页
    1.4 稀土元素概况第17页
        1.4.1 稀土氧化物第17页
        1.4.2 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结构性质第17页
    1.5 高强度高模量玻璃纤维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6 稀土掺杂铝硅酸盐玻璃的研究第19-20页
    1.7 本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22-29页
    2.1 实验思路第22-23页
    2.2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23-24页
    2.3 玻璃纤维组成设计与制备第24-25页
        2.3.1 玻璃纤维基础组分的确定第24页
        2.3.2 玻璃纤维的制备第24-25页
    2.4 结构表征第25页
        2.4.1 红外光谱分析第25页
        2.4.2 拉曼光谱分析第25页
    2.5 性能测试第25-29页
        2.5.1 密度测试第25页
        2.5.2 化学稳定性能测试第25-26页
        2.5.3 热膨胀性能测试第26页
        2.5.4 介电性能测试第26-27页
        2.5.5 液相线温度测试第27页
        2.5.6 表面张力测试第27-28页
        2.5.7 成形温度测试第28页
        2.5.8 弹性模量测试第28页
        2.5.9 拉神强度测试第28-29页
第3章 La_2O_3对SiO_2-Al_2O_3-CaO-MgO系统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29-42页
    3.1 实验方案第29-30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0-40页
        3.2.1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分析第30-32页
        3.2.2 拉曼光谱测试结果分析第32-35页
        3.2.3 玻璃密度测试结果分析第35页
        3.2.4 化学稳定性分析第35-36页
        3.2.5 热膨胀性能分析第36-38页
        3.2.6 介电性能分析第38-39页
        3.2.7 液相线温度分析第39-40页
        3.2.8 弹性模量分析第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Y_2O_3对SiO_2-Al_2O_3-CaO-MgO系统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42-52页
    4.1 实验方案第42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51页
        4.2.1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分析第42-43页
        4.2.2 拉曼光谱测试结果分析第43-46页
        4.2.3 玻璃密度测试结果分析第46-47页
        4.2.4 化学稳定性分析第47页
        4.2.5 热膨胀性能分析第47-49页
        4.2.6 介电性能分析第49页
        4.2.7 液相线温度分析第49-50页
        4.2.8 弹性模量分析第50-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La_2O_3和Y_2O_3共掺杂对SiO_2-Al_2O_3-CaO-MgO系统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52-62页
    5.1 实验方案第52页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2-61页
        5.2.1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分析第52-54页
        5.2.2 拉曼光谱测试结果分析第54-56页
        5.2.3 玻璃密度测试结果分析第56-57页
        5.2.4 化学稳定性分析第57-58页
        5.2.5 热膨胀性能分析第58-59页
        5.2.6 介电性能分析第59页
        5.2.7 液相线温度分析第59-60页
        5.2.8 弹性模量分析第60-61页
    5.3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稀土掺杂高强度高模量玻璃纤维可拉性及拉伸强度研究第62-68页
    6.1 实验方案第62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62-67页
        6.2.1 掺杂La_2O_3玻璃纤维可拉性及拉伸强度第62-64页
        6.2.2 掺杂Y_2O_3玻璃纤维可拉性及拉伸强度第64-66页
        6.2.3 共掺杂La_2O_3和Y_2O_3玻璃纤维可拉性及拉伸强度第66-67页
    6.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7.1 结论第68-69页
    7.2 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土不同耕层厚度对作物养分吸收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下一篇:新型手性1,3-二醇的合成及其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