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12-18页 |
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2 病例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3-14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5 观察指标 | 第16页 |
6 疗效评价 | 第16-17页 |
7 安全性指标 | 第17页 |
8 统计学处理 | 第17-18页 |
结果 | 第18-22页 |
1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 | 第18-19页 |
2 临床疗效比较 | 第19-21页 |
3 安全性评价 | 第21-22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22-32页 |
1 中医关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认识 | 第22-25页 |
2 现代西医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认识 | 第25-27页 |
3 穴位注射天麻素治疗PCIV的理论依据 | 第27-29页 |
4 导师思想 | 第29-30页 |
5 指标的选择 | 第30页 |
6 创新之处 | 第30-31页 |
7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附录 | 第39-49页 |
附录1 文献综述 | 第39-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2 观察指标 | 第47-49页 |
附录3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