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高梁外环板式异形节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常规钢结构节点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加强型节点 | 第14-15页 |
1.2.2 削弱型节点 | 第15页 |
1.2.3 方钢管柱-h型钢梁节点 | 第15-17页 |
1.3 不等高梁节点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有限元多尺度模型验证 | 第21-41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基于杆件的多尺度模型验证 | 第22-26页 |
2.2.1 分析模型建立 | 第22-24页 |
2.2.2 计算结果对比 | 第24-26页 |
2.3 基于钢结构节点构件的多尺度模型验证 | 第26-33页 |
2.3.1 分析模型建立 | 第26-28页 |
2.3.2 计算结果对比 | 第28-33页 |
2.4 基于钢框架结构的多尺度模型验证 | 第33-40页 |
2.4.1 模态分析 | 第34-37页 |
2.4.2 动力时程分析 | 第37-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钢框架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41-69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静力弹塑性分析基本原理 | 第41-46页 |
3.2.1 基本假定 | 第41-42页 |
3.2.2 荷载模式 | 第42-43页 |
3.2.3 目标位移法 | 第43-45页 |
3.2.4 实施步骤 | 第45-46页 |
3.3 钢框架计算模型 | 第46-53页 |
3.3.1 构件参数 | 第46-49页 |
3.3.2 荷载计算 | 第49-50页 |
3.3.3 分析模型 | 第50-53页 |
3.4 结果比较分析 | 第53-66页 |
3.4.1 推覆曲线与层间位移角 | 第53-57页 |
3.4.2 应力分析 | 第57-63页 |
3.4.3 塑性应变 | 第63-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4章 钢框架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69-95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动力弹塑性分析基本原理 | 第69-70页 |
4.3 模态分析 | 第70-75页 |
4.3.1 模态分析结果对比 | 第70-74页 |
4.3.2 结构阻尼 | 第74-75页 |
4.4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75-77页 |
4.5 罕遇地震下结构抗震性能 | 第77-93页 |
4.5.1 El Centro波动力弹塑性分析 | 第77-82页 |
4.5.1.1 位移反应 | 第77-80页 |
4.5.1.2 应力云图 | 第80-82页 |
4.5.2 kobe波动力弹塑性分析 | 第82-87页 |
4.5.2.1 位移反应 | 第82-85页 |
4.5.2.2 应力云图 | 第85-87页 |
4.5.3 兰州波动力弹塑性分析 | 第87-91页 |
4.5.3.1 位移反应 | 第87-90页 |
4.5.3.2 应力云图 | 第90-91页 |
4.5.4 节点域变形 | 第91-9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5.1 结论 | 第95-96页 |
5.2 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