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基础理论论文

含高比例电力电子化装备的弱送端系统动态相互作用分析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25-40页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第25-28页
        1.1.1 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趋势第25-27页
        1.1.2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弱送端系统振荡问题凸显第27-28页
    1.2 课题研究的问题第28-32页
        1.2.1 弱电网是问题产生的诱因第28-29页
        1.2.2 多装备强耦合是问题复杂的根源第29-30页
        1.2.3 相互作用分析是问题解决的必要途径第30-32页
    1.3 课题研究现状第32-37页
        1.3.1 弱电网下单/多装备系统稳定性分析第33-35页
        1.3.2 多装备相互作用分析思路第35-37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37-40页
        1.4.1 研究思路第37页
        1.4.2 章节安排第37-40页
2 多样化装备系统动态相互作用基本分析思路第40-51页
    2.1 引言第40页
    2.2 多样化装备特性认识的基本思路第40-42页
    2.3 多装备相互作用分析的基本思路第42-49页
        2.3.1 基于自稳性/致稳性的一般化分析思路第43-46页
        2.3.2 多装备间相互作用致稳传递函数的级数展开思路第46-47页
        2.3.3 多控制器间相互作用致稳传递函数的精确重整化思路第47-49页
    2.4 多样化装备特性优化的基本思路第49-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3 多样化装备在直流电压时间尺度的统一幅相运动方程第51-105页
    3.1 引言第51-53页
    3.2 坐标系转换关系及直流电压控制时间尺度说明第53-55页
        3.2.1 公共参考坐标系与各装备自身坐标系之间的关系第53-54页
        3.2.2 直流电压控制时间尺度和次同步频率带宽的关系第54-55页
    3.3 同步机在直流电压时间尺度的建模和特性解释第55-62页
        3.3.1 同步机交流电气部分建模第55-59页
        3.3.2 同步机转子及多质量块轴系建模第59-60页
        3.3.3 同步机线性化整合模型及物理解释第60-62页
    3.4 VSC型变换器在直流电压时间尺度的建模与特性解释第62-77页
        3.4.1 VSC型变流器基本电路结构和控制方式介绍第62-63页
        3.4.2 VSC装备线性化及统一形式建模第63-75页
        3.4.3 VSC系统交流网络线性化第75-77页
    3.5 LCCHVDC系统建模和特性解释第77-98页
        3.5.1 LCCHVDC系统装备的基本结构和数学模型第77-85页
        3.5.2 LCCHVDC系统交流网络第85-86页
        3.5.3 LCCHVDC系统线性化数学模型第86-91页
        3.5.4 LCCHVDC系统易于理解的分析框图模型第91-93页
        3.5.5 基于幅相运动方程概念下的LCCHVDC系统运动方程模型第93-96页
        3.5.6 LCCHVDC系统交流部分线性化第96-98页
    3.6 系统交流网络整体模型第98-101页
        3.6.1 公共交流网络模型第98页
        3.6.2 整合系统交流网络模型第98-101页
    3.7 系统的整合线性化模型第101页
    3.8 整合线性化模型正确性验证第101-104页
    3.9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4 多控制器间动态相互作用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分析第105-152页
    4.1 引言第105-106页
    4.2 多控制器间相互作用传递函数的精确重整化思路说明第106-107页
    4.3 多控制器间相互作用分析之一——弱电网下VSC和同步机的相互作用第107-128页
        4.3.1 系统场景说明第107-108页
        4.3.2 SG和VSC整合线性化模型验证第108-110页
        4.3.3 基于自/致稳性概念下SG与VSC相互作用分析第110-123页
        4.3.4 时域仿真验证第123-128页
    4.4 多控制器间相互作用分析之二——弱电网下VSC和LCCHVDC的相互作用第128-150页
        4.4.1 系统场景说明第128-129页
        4.4.2 LCC和VSC整合线性化模型验证第129-130页
        4.4.3 基于自/致稳性概念的LCC与VSC相互作用分析第130-144页
        4.4.4 时域仿真验证第144-150页
    4.5 本章小结第150-152页
5 多装备间动态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及其在多装备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应用第152-198页
    5.1 引言第152-154页
    5.2 多装备相互作用分析的近似级数展开法第154-171页
        5.2.1 致稳性概念下近似级数展开法的定义和性质第154-157页
        5.2.2 多装备间相互作用路径耦合系数的定义和性质第157-159页
        5.2.3 多装备相互作用耦合强度指标的定义第159-160页
        5.2.4 近似级数展开一般化构建思路第160-171页
    5.3 同步机、传统直流输电、VSC装备构成的多装备系统相互作用分析第171-196页
        5.3.1 自稳性和致稳性推导说明第171-175页
        5.3.2 致稳支路的装备级数展开第175-177页
        5.3.3 致稳支路的装备近似级数展开第177-181页
        5.3.4 VSC和LCC两两相互作用项的近似级数展开计算第181-184页
        5.3.5 基于近似级数展开法分析同步机、VSC、LCC三者相互作用第184-196页
    5.4 本章小结第196-198页
6 极弱电网条件下锁相同步方式VSC HVDC运行特性分析及优化第198-233页
    6.1 引言第198-200页
    6.2 常规锁相同步控制方式下的孤岛失步问题说明第200-202页
        6.2.1 VSC常规锁相同步控制方式第200页
        6.2.2 孤岛电网失步问题说明第200-202页
    6.3 锁相同步控制方式下VSC惯量特性分析及优化第202-215页
        6.3.1 锁相同步控制方式下的VSC运动方程模型第202-207页
        6.3.2 锁相同步控制方式下VSC附加频率策略及惯量特性分析第207-210页
        6.3.3 仿真验证第210-215页
    6.4 附加频率控制下VSC装备稳定性及其适应性分析第215-226页
        6.4.1 考虑孤岛以及联网模式的系统线性化建模第215-221页
        6.4.2 附加频率控制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及其电网强度适应性分析第221-226页
    6.5 VSC装备黑启动方案以及三相故障响应的初步验证第226-232页
        6.5.1 孤岛电网下附加频率控制的VSC黑启动方案第227-230页
        6.5.2 孤岛电网下三相故障响应初步验证第230-232页
    6.6 本章小结第232-233页
7 总结与展望第233-238页
    7.1 全文总结第233-236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236-237页
    7.3 工作展望第237-238页
致谢第238-240页
参考文献第240-251页
附录1 系统参数及推导过程第251-259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第259-260页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第260-261页

论文共2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稀疏分解的电能质量分析研究
下一篇:电网故障持续期间双馈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小信号建模与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