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 第3-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1 临床资料分析 | 第15-20页 |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第15-17页 |
1.1.1 研究对象来源 | 第15页 |
1.1.2 研究对象分组 | 第15-17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2.1 回顾性研究概念: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 第17-18页 |
1.2.2 回顾性研究具体步骤 | 第18-19页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19-20页 |
2 结果 | 第20-28页 |
2.1 一般资料研究分析结果 | 第20-22页 |
2.2 临床实验室指标比较结果 | 第22-23页 |
2.3 影响患者预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23页 |
2.4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元COX回归分析 | 第23-24页 |
2.5 ROC曲线分析 | 第24-26页 |
2.6 抗生素使用情况 | 第26页 |
2.7 感染病原菌情况 | 第26-28页 |
3.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36页 |
3.0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3.1 分析步骤 | 第29-30页 |
3.1.1 数据预处理 | 第29页 |
3.1.2 数据标准化 | 第29页 |
3.1.3 注释探针 | 第29-30页 |
3.1.4 合并探针 | 第30页 |
3.1.5 计算差异表达基因 | 第30页 |
3.2 结果 | 第30-36页 |
3.2.1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果 | 第30-31页 |
3.2.2 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 第31-33页 |
3.2.3 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结果 | 第33-34页 |
3.2.4 差异表达基因共表达分析 | 第34-36页 |
4.讨论 | 第36-64页 |
4.1 脓毒症相关预后影响因素 | 第38-49页 |
4.1.1 脓毒症与年龄 | 第38-39页 |
4.1.2 脓毒症与APACHEⅡ评分系统、SOFA评分系统 | 第39-41页 |
4.1.3 脓毒症与CRP、PCT | 第41-42页 |
4.1.4 脓毒症与 24h乳酸清除率 | 第42-43页 |
4.1.5 脓毒症与病原体 | 第43-44页 |
4.1.6 脓毒症与急性肾损伤 | 第44页 |
4.1.7 脓毒症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44-45页 |
4.1.8 脓毒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45-47页 |
4.1.9 脓毒症与衰竭器官的个数 | 第47-48页 |
4.1.10 脓毒症与器官支持治疗 | 第48-49页 |
4.2 脓毒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 第49-50页 |
4.3 脓毒症患者病原菌及抗生素使用 | 第50-52页 |
4.4 脓毒症发生相关因素 | 第52-56页 |
4.5 脓毒症诊断标准诊断效能 | 第56-62页 |
4.6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面 | 第62-64页 |
5 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综述 | 第71-91页 |
1 流行病学 | 第72-74页 |
1.1 年龄 | 第72页 |
1.2 性别 | 第72-73页 |
1.3 地区 | 第73-74页 |
2 住院时间及基础疾病、器官衰竭数目 | 第74-75页 |
2.1 住院时间 | 第74页 |
2.2 基础疾病及器官衰竭数目 | 第74-75页 |
3 生理生化、各项评分系统及感染炎症指标 | 第75-77页 |
3.1 生理生化及主要评分系统 | 第75-76页 |
3.2 感染炎症指标 | 第76-77页 |
4 特殊治疗 | 第77-79页 |
4.1 静脉应用碳酸氢钠(NaHCO_3)、肾替代治疗 | 第77-78页 |
4.2 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外科侵入性操作 | 第78页 |
4.3 血液制品的使用 | 第78-79页 |
5 其他 | 第79-81页 |
5.1 血脂方面 | 第79页 |
5.2 维生素D | 第79-80页 |
5.3 血糖、血乳酸等 | 第80页 |
5.4 感染类型、感染部位 | 第80-81页 |
6 脓毒症相关生物标记物 | 第81-82页 |
7 展望 | 第82-83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