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2.1 畜禽养殖废水中的抗生素 | 第15-19页 |
2.1.1 畜禽养殖行业中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 第15页 |
2.1.2 畜禽养殖行业使用的抗生素种类 | 第15-16页 |
2.1.3 抗生素的残留及污染现状 | 第16-17页 |
2.1.4 抗生素的迁移和转化 | 第17-19页 |
2.1.5 抗生素的危害 | 第19页 |
2.2 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19-21页 |
2.2.1 还田处理模式 | 第19-20页 |
2.2.2 自然处理模式 | 第20页 |
2.2.3 工业化处理模式 | 第20-21页 |
2.3 含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技术 | 第21-26页 |
2.3.1 生物法处理含抗生素废水 | 第21-22页 |
2.3.2 吸附法处理含抗生素废水 | 第22-23页 |
2.3.3 高级氧化法处理含抗生素废水 | 第23-26页 |
第3章 生物法去除奶牛场废水中的抗生素 | 第26-43页 |
3.1 前言 | 第2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26-2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3.2.3 奶牛场废水 | 第27-28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3.2.5 常规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 第28页 |
3.2.6 奶牛场废水中抗生素的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3.3.1 奶牛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 | 第31-35页 |
3.3.2 奶牛场废水好氧生物处理 | 第35-37页 |
3.3.3 厌氧生物法处理含相对较高浓度抗生素的奶牛场废水 | 第37-40页 |
3.3.4 好氧生物法处理含相对较高浓度抗生素的奶牛场废水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奶牛场废水中的抗生素 | 第43-59页 |
4.1 前言 | 第4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43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4.2.3 实验水样 | 第43-44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4.2.5 分析方法 | 第44-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4.3.1 活性炭对去离子水中SD、SMZ、SMM和SMX的吸附效果 | 第46-50页 |
4.3.2 活性炭对奶牛场二级生化出水中SD、SMZ、SMM和SMX的吸附效果 | 第50-53页 |
4.3.3 吸附动力学 | 第53-54页 |
4.3.4 吸附等温线 | 第54-57页 |
4.3.5 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奶牛场二级生化出水中残留抗生素的效果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臭氧氧化法去除奶牛场废水中的抗生素 | 第59-74页 |
5.1 前言 | 第59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5.2.1 实验药品 | 第59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5.2.3 实验水样 | 第59-60页 |
5.2.4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5.2.5 分析方法 | 第6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2页 |
5.3.1 O_3氧化降解去离子水中SD、SMM、SMX和SMZ的效果 | 第60-64页 |
5.3.2 O_3氧化降解奶牛场二级生化出水中SD、SMM、SMX和SMZ的效果 | 第64-69页 |
5.3.3 O_3降解抗生素的动力学 | 第69-71页 |
5.3.4 O_3氧化降解奶牛场二级生化出水中残留抗生素的效果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建议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