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21页 |
1.1.1 生态修复 | 第15-18页 |
1.1.2 Ecopa with Ecosim | 第18-20页 |
1.1.3 营养级谱 | 第20-21页 |
1.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5页 |
1.2.1 筼筜湖介绍及历史 | 第21-22页 |
1.2.2 筼筜湖的修复措施 | 第22-24页 |
1.2.3 筼筜湖水质变化 | 第24-2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筼筜湖生态系统EwE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27-55页 |
2.1 模型建立 | 第27-31页 |
2.1.1 数据来源 | 第27页 |
2.1.2 功能种群划分 | 第27-31页 |
2.1.3 生物量计算 | 第31页 |
2.2 Ecopah模型的基本参数输入及调试 | 第31-37页 |
2.2.1 Ecopath模型的基本参数输入 | 第31-32页 |
2.2.2 Ecopah模型平衡调试及分析 | 第32-37页 |
2.3 筼筜湖Ecopath模型输出和估计参数 | 第37页 |
2.4 筼筜湖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流分布 | 第37-38页 |
2.5 筼筜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第38-43页 |
2.6 筼筜湖生态位分析 | 第43-45页 |
2.7 混合营养效应分析 | 第45-47页 |
2.8 关键种分析 | 第47-49页 |
2.9 讨论 | 第49-53页 |
2.9.1 筼筜湖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结构及比较 | 第49-50页 |
2.9.2 筼筜湖生态系统生态参数及比较 | 第50-51页 |
2.9.3 筼筜湖生态系统林德曼脊 | 第51-53页 |
2.9.4 模型的优缺点分析 | 第53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筼筜湖营养级谱分析 | 第55-66页 |
3.1 生物量和营养级 | 第55-57页 |
3.1.1 生物量诊断标准 | 第55-56页 |
3.1.2 筼筜湖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谱诊断 | 第56-57页 |
3.2 功能组的重要比值与营养级的关系 | 第57-62页 |
3.2.1 重要比值诊断标准 | 第57-58页 |
3.2.2 筼筜湖生态系统的重要比值诊断 | 第58-62页 |
3.3 各功能组的重要比值相对于初级生产者的关系 | 第62-65页 |
3.3.1 重要比值相对于初级生产者关系诊断标准 | 第62页 |
3.3.2 筼筜湖生态系统重要比值相对于初级生产者关系的诊断 | 第62-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筼筜湖生物操纵模型的建立与动态模拟 | 第66-107页 |
4.1 生物操纵模型构建目的及原理 | 第66-72页 |
4.1.1 生物操纵模型构建目的 | 第66页 |
4.1.2 生物操纵模型构建原理 | 第66-72页 |
4.2 生物操纵模型验证 | 第72-74页 |
4.3 筼筜湖生物操纵模型建立 | 第74-77页 |
4.4 筼筜湖生态系统生物操纵情景模拟 | 第77-100页 |
4.4.1 肉食性鱼类操纵情景模拟 | 第77-82页 |
4.4.2 杂食性鱼类操纵情景模拟 | 第82-85页 |
4.4.3 蟹类操纵情景模拟 | 第85-89页 |
4.4.4 罗非鱼和鲻鱼生物操纵情景模拟 | 第89-95页 |
4.4.5 综合操纵情景模拟 | 第95-100页 |
4.5 讨论 | 第100-105页 |
4.5.1 肉食性鱼类生物操纵情景模拟 | 第100-101页 |
4.5.2 蟹类生物操纵情景模拟 | 第101-102页 |
4.5.3 罗非鱼和鲻鱼操纵情景模拟 | 第102-103页 |
4.5.4 综合操纵情景模拟 | 第103-10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107-109页 |
5.2 不足与创新 | 第109-110页 |
5.3 未来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附录一:物种名及其对应拉丁名 | 第121-12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学术会议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