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基于氮氧多齿配体功能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前言第12-23页
   ·选题背景第12-16页
   ·本论文工作取得的进展第16-18页
 参考文献第18-23页
2 基于5-甲基吡唑-3-甲酸和吡唑基吡啶甲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水簇研究第23-41页
   ·实验部分第23-25页
     ·试剂与仪器第23页
     ·配合物[Cu_2(4,4′-bpy)_2(2,2′-bpy)(pcca)_2]·6H_20(1)的合成第23页
     ·配合物[Cu(phen)(pcca)_2]·6H_20 (2)的合成第23-24页
     ·配合物[Cu(pcca)_2(H_20)]·3H_20 (3)的合成第24页
     ·配合物[Cu(cmpa)(pdbl)]·2HO(4)的合成第24页
     ·配合物[Cd(cmpa)]·2HO(5)的合成第24页
     ·配合物[Cu(cmpa)_2]·2H_20(6)的合成第24页
     ·配合物[Pb(cmpa)_2]·2H_20(7)的合成第24-25页
   ·结果与讨论第25-37页
     ·配合物单晶结构的X-射线衍射测定第25-27页
     ·配合物1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27-30页
     ·配合物2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30-32页
     ·配合物3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32-34页
     ·配合物4-7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34-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3 微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第41-64页
   ·实验部分第41-43页
     ·试剂与仪器第41页
     ·配合物[Cu(oba)·(DMF)(HO)](8)的合成第41-42页
     ·配合物[Cu(phen)_3]·(C10_4) (9)的合成第42页
     ·配合物[Cu_2(4,4'-bpy)5(H_20)_4](C10_4)_4(4,4'-bpy)(DMF)_2(H_20)_2 (10)的合成第42页
     ·配合物[Cu_2(oba)2(phen)2(DMF)2] (11)的合成第42页
     ·配合物[Cd_3Na_2K(tpca)_6(DMF)_2](12)的合成第42页
     ·配合物Na[Cd_2(bdca)](13)的合成第42-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61页
     ·配合物单晶结构的X-射线衍射测定第43-45页
     ·配合物8 的晶体结构第45-49页
     ·配合物9 的晶体结构表征第49-52页
     ·配合物10 的晶体结构表征第52-57页
     ·配合物11 的晶体结构第57-58页
     ·配合物12 的晶体结构第58-60页
     ·配合物13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4 互穿结构第64-68页
   ·实验部分第64页
     ·试剂与仪器第64页
     ·配合物[Cd(oba)(ptca)·(DMA)2](14)的合成第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66页
     ·配合物单晶结构的X-射线衍射测定第64-65页
     ·配合物14 的晶体结构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8页
5 其他4,4′-二羧基二苯醚与镉(II)、铜(II)的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分析第68-77页
   ·实验部分第68-69页
     ·试剂与仪器第68页
     ·配合物[Cd1.5(oba)(pcla)(CH30H)](15)的合成第68页
     ·配合物[Cd(oba)(HO)](16)的合成第68页
     ·配合物[Cu_2(oba)(2,2-bpy)4(DMF)(ClO_4~- )2(H_20)](17)的合成第68-69页
     ·配合物[Cd(oba)(2,2-bpy)] (18)的合成第69页
   ·结果与讨论第69-75页
     ·配合物单晶结构的X-射线衍射测定第69-70页
     ·配合物15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70-72页
     ·配合物16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72-74页
     ·配合物18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7页
6 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第77-97页
   ·实验部分第78-83页
     ·试剂与仪器第78页
     ·配体的合成第78-82页
     ·配合物的合成第82-83页
   ·结果与讨论第83-94页
     ·元素分析第83-84页
     ·红外光谱第84-85页
     ·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第85-89页
     ·pH 值对荧光性质的影响第89页
     ·热重分析第89-91页
     ·荧光标记的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第91-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附录第97-9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滇桂民族手工造纸技术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含氮杂环羧酸类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