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僵尸企业”破产重整实证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引言 | 第11-16页 |
|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 一、“僵尸企业”的界定标准及分布情况 | 第16-23页 |
| (一)“僵尸企业”的界定标准 | 第17-19页 |
| (二)“僵尸企业”的分布情况 | 第19-23页 |
| 二、“僵尸企业”破产重整的处理方式 | 第23-28页 |
| (一)市场化方式 | 第25页 |
| (二)法院主导 | 第25-26页 |
| (三)管理人主导 | 第26-27页 |
| (四)其他方式 | 第27-28页 |
| 三、“僵尸企业”破产重整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5页 |
| (一)破产重整中相关主体利益难以平衡 | 第29-30页 |
| (二)《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不健全 | 第30-32页 |
| (三)管理人选任机制不完善 | 第32-33页 |
| (四)重整后信用修复难题突出 | 第33-35页 |
| 四、“僵尸企业”破产重整的法律对策 | 第35-44页 |
| (一)完善“僵尸企业”相关主体利益协调机制 | 第35-37页 |
| (二)实现《企业破产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的有机衔接 | 第37-38页 |
| (三)探索预重整制度处置“僵尸企业” | 第38-40页 |
| (四)健全“僵尸企业”市场化债转股机制 | 第40-42页 |
| (五)构建“僵尸企业”破产重整信用修复机制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附件:案例统计表 | 第49-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