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选题依据 | 第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3.研究中的局限 | 第14-15页 |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1.研究目标 | 第15页 |
2.研究内容 | 第15页 |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4.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家风教育的基本概述 | 第17-24页 |
一、家风、家风教育的内涵 | 第17-18页 |
1.家风的含义 | 第17-18页 |
2.家风教育的含义 | 第18页 |
二、家风教育的特点 | 第18-20页 |
1.全面性 | 第18-19页 |
2.渗透性 | 第19页 |
3.传承性 | 第19-20页 |
4.示范性 | 第20页 |
三、家风教育的功能 | 第20-24页 |
1.价值引导功能 | 第20-21页 |
2.品德培育功能 | 第21-22页 |
3.人格塑造功能 | 第22页 |
4.情感沟通功能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梁启超家风教育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 第24-36页 |
一、梁启超家风教育的形成 | 第24-26页 |
1.独特的家庭成长环境 | 第24-25页 |
2.特殊的人生经历 | 第25页 |
3.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二、梁启超家风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6-36页 |
1.修身立德之道 | 第26-28页 |
2.求学成才之道 | 第28-30页 |
3.齐家交友之道 | 第30-33页 |
4.处世为政之道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梁启超家风教育的特点和方法 | 第36-42页 |
一、梁启超家风教育的特点 | 第36-39页 |
1.强调挫折教育 | 第36-37页 |
3.倡导趣味教育 | 第37-38页 |
4.注重知行合一 | 第38-39页 |
二、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方法 | 第39-42页 |
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 第39页 |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第39-40页 |
3.趣味教育,以趣导学 | 第40-41页 |
4.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梁启超家风教育的当代价值 | 第42-52页 |
一、秉承德育智育并重的教育原则有利于促进当代子女全面发展 | 第42-44页 |
1.强调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当代子女的优良品质 | 第42-43页 |
2.倡导公私德兼顾有利于培养当代子女的高尚情操 | 第43页 |
3.主张德育智育并重有利于促进当代子女均衡发展 | 第43-44页 |
二、强调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引导当代子女实现人生价值 | 第44-46页 |
1.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子女的社会责任感 | 第44-45页 |
2.强调意志磨砺有利于当代子女实现自立自强 | 第45页 |
3.培养乐观心态有利于当代子女树立正确人生观 | 第45-46页 |
三、重视培养务实学风的教育思想有利于提高当代子女的治学水平 | 第46-47页 |
1.倡导循序渐进有利于当代子女端正学习态度 | 第46页 |
2.提倡学以致用有利于当代子女明确学习目的 | 第46-47页 |
3.强调知行合一有利于当代子女实现学习目标 | 第47页 |
四、注重为人处世的教育观念有利于当代子女建立和谐群己关系 | 第47-50页 |
1.重视名利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当代子女正确入世 | 第48页 |
2.重视交友教育有利于促进当代子女自我完善 | 第48-49页 |
3.注重诚信教育有利于促进改善当代子女的人际关系 | 第49-50页 |
五、倡导因材施教、以趣导学的教育方法有利于促进当代子女成才 | 第50-52页 |
1.倡导以趣导学有利于激发当代子女的求知欲 | 第50页 |
2.主张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当代子女个性发展 | 第50-51页 |
3.遵循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子女健康成才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