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49页 |
1.1 含能化合物的分子设计理论 | 第14-19页 |
1.1.1 第一性原理方法 | 第14-15页 |
1.1.2 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 | 第15页 |
1.1.3 量化后计算方法 | 第15-19页 |
1.1.3.1 摩尔体积与密度 | 第15-16页 |
1.1.3.2 气态生成热与固态生成热 | 第16页 |
1.1.3.3 Kamlet-Jacobs方程与爆轰性能预测 | 第16-17页 |
1.1.3.4 含能离子盐的性能计算 | 第17-18页 |
1.1.3.5 含能配位聚合物的性能计算 | 第18-19页 |
1.2 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1.2.1 共价型含能化合物 | 第20-21页 |
1.2.2 离子型含能化合物 | 第21-25页 |
1.2.3 含能配位聚合物材料 | 第25-27页 |
1.3 含能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 第27-32页 |
1.3.1 含能化合物的结构与爆轰性能 | 第28-29页 |
1.3.2 含能化合物的结构与感度 | 第29-32页 |
1.3.2.1 含能化合物的起爆 | 第30页 |
1.3.2.2 含能化合物的爆热与感度 | 第30-31页 |
1.3.2.3 含能化合物的晶格自由空间与感度 | 第31页 |
1.3.2.4 含能化合物的分子表面正静电势与感度 | 第31-32页 |
1.4 论文选题与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1.4.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32-3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9页 |
2 硝胺类含能化合物的分子设计与理论性能研究 | 第49-67页 |
2.1 引言 | 第49页 |
2.2 黑索今双环衍生物的分子设计理论研究 | 第49-56页 |
2.2.1 设计思路 | 第49-50页 |
2.2.2 几何构型优化 | 第50-51页 |
2.2.3 密度与生成热 | 第51-52页 |
2.2.4 爆轰性能 | 第52-53页 |
2.2.5 撞击感度 | 第53-54页 |
2.2.6 合成路线设计及理论红外光谱预测 | 第54-56页 |
2.3 1,3,4,5,7,8-六硝基八氢化二咪唑[4,5-b:4',5'-e]吡嗪-2,6-(1H,3H)-N,N'-二亚硝胺含能化合物硝化中间体的反应选择性研究 | 第56-62页 |
2.3.1 设计思路 | 第56页 |
2.3.2 反应选择性研究 | 第56-59页 |
2.3.2.1 热力学选择性 | 第57-58页 |
2.3.2.2 动力学选择性 | 第58-59页 |
2.3.3 分子结构稳定性 | 第59-60页 |
2.3.3.1 分子键级 | 第59页 |
2.3.3.2 键解离能 | 第59-60页 |
2.3.3.3 前线轨道理论 | 第60页 |
2.3.4 密度与生成热 | 第60-62页 |
2.3.5 爆轰性能 | 第6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3 芳环衍生的含能化合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试验研究 | 第67-87页 |
3.1 引言 | 第67页 |
3.2 苯并杂环硝胺类系列衍生物结构与性能理论研究 | 第67-76页 |
3.2.1 设计思路 | 第67-68页 |
3.2.2 几何构型 | 第68-71页 |
3.2.3 键解离能 | 第71-72页 |
3.2.4 密度与生成热 | 第72-73页 |
3.2.5 爆轰性能 | 第73-74页 |
3.2.6 实验合成 | 第74-76页 |
3.3 三硝基间苯三酚三羟胺盐的合成以及性能研究 | 第76-82页 |
3.3.1 研究背景 | 第76-77页 |
3.3.2 TNPGTHA的分子设计及理论计算 | 第77-78页 |
3.3.3 实验步骤 | 第78-79页 |
3.3.3.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78页 |
3.3.3.2 硝化反应 | 第78-79页 |
3.3.3.3 成盐反应 | 第79页 |
3.3.4 结果与讨论 | 第79-82页 |
3.3.4.1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 第79页 |
3.3.4.2 pH对中和反应的影响 | 第79页 |
3.3.4.3 羟胺溶液溶剂的配制比例研究 | 第79-80页 |
3.3.4.4 产品形貌研究 | 第80-81页 |
3.3.4.5 性能实验测试 | 第81-8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4 耐热低感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 第87-99页 |
4.1 引言 | 第87页 |
4.2 5,5'-双(2,4,6-三硝基苯基)-2,2'-双(1,3,4-噁二唑)(TKX-55)的合成以及性能研究 | 第87-92页 |
4.2.1 研究背景 | 第87-88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88-90页 |
4.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88页 |
4.2.2.2 合成路线 | 第88-90页 |
4.2.3 结果与讨论 | 第90-92页 |
4.2.3.1 酰氯化反应的工艺优化 | 第90页 |
4.2.3.2 酰肼化反应的工艺优化 | 第90-91页 |
4.2.3.3 理论性能计算 | 第91-92页 |
4.3 2,5,7,9-四硝基-2,5,6,7-四氮杂双环[4.3.0]壬酮(K-56)的合成以及性能研究 | 第92-95页 |
4.3.1 研究背景 | 第92-93页 |
4.3.2 实验步骤 | 第93-94页 |
4.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93页 |
4.3.2.2 合成路线 | 第93-94页 |
4.3.3 结果与讨论 | 第94-95页 |
4.3.3.1 缩合反应的工艺优化 | 第94页 |
4.3.3.2 硝化反应的工艺优化 | 第94-9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5 含能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单晶结构研究 | 第99-124页 |
5.1 引言 | 第99-100页 |
5.2 N,N'-((1,4,2,5-二氧杂二吖嗪-3,6-二基)双(1,2,5-噁二唑-4,3-二基))二硝酰胺类含能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单晶结构研究 | 第100-111页 |
5.2.1 研究背景 | 第100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100-102页 |
5.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01页 |
5.2.2.2 含能CPs的合成 | 第101-102页 |
5.2.3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1页 |
5.2.3.1 单晶结构测试与分析 | 第102-105页 |
5.2.3.2 热分解性能研究 | 第105-106页 |
5.2.3.3 红外光谱测试与分析 | 第106-107页 |
5.2.3.4 爆轰性能与机械感度 | 第107-108页 |
5.2.3.5 含能CPs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108-111页 |
5.3 1,2-双(4-(偕二硝基)-1,2,5-噁二唑-3-基)二氮烯类含能配位聚合物的设计、自组装合成与单晶结构研究 | 第111-118页 |
5.3.1 研究背景 | 第111页 |
5.3.2 实验步骤 | 第111-112页 |
5.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11-112页 |
5.3.2.2 含能CPs的自组装合成 | 第112页 |
5.3.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18页 |
5.3.3.1 单晶结构测试与分析 | 第112-116页 |
5.3.3.2 热分解性能研究 | 第116-117页 |
5.3.3.3 红外光谱测试与分析 | 第117页 |
5.3.3.4 爆轰性能与机械感度 | 第117-11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6 结论 | 第124-12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24-126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26-127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附录 | 第129-131页 |
附图及附表 | 第131-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