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传染病学论文--病毒病论文

江苏野生水禽的禽流感本底调查及风险分析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3-31页
    第一章 禽流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第13-25页
        1 引言第13-14页
        2 禽流感概况第14-18页
            2.1 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第14页
            2.2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第14-18页
                2.2.1 禽流感病毒分子结构第14-15页
                2.2.2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的构成及相应蛋白产物的功能第15-18页
        3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第18-22页
            3.1 禽流感病毒的宿主第18-19页
            3.2 野生水禽迁徙活动与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关系第19-22页
                3.2.1 野生水禽的迁徙路线第19-20页
                3.2.2 携带禽流感病毒的迁徙候鸟的种类第20-22页
        参考文献第22-25页
    第二章 禽流感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模型第25-31页
        1 禽流感风险评估第25-27页
            1.1 风险分析评估概念第25页
            1.2 禽流感风险评估原则第25-26页
            1.3 禽流感风险评估的操作方法第26页
            1.4 风险评估的应用第26-27页
        2 风险分析软件的概述及应用第27-29页
            2.1 @Risk软件介绍第27页
            2.2 @Risk软件工作原理第27-28页
            2.3 @Risk软件风险评估的应用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1页
第二篇 试验研究第31-79页
    第一章 江苏野生水禽的禽流感本底调查第31-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7页
            1.1 试剂第32页
            1.2 主要仪器第32页
            1.3 主要溶液及1%鸡红细胞溶液的配制第32页
            1.4 毒株和样品第32-33页
            1.5 实验方法第33-37页
                1.5.1 样品处理第33页
                1.5.2 病毒分离第33-34页
                1.5.3 血凝实验第34页
                1.5.4 核酸鉴定试验第34-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38页
            2.1 AIV- PCR鉴定结果第37-38页
            2.2 野生水禽流感病毒的携带率第38页
        3 讨论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第二章 江苏省野生水禽禽流感传播风险的定量评估第43-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1.1 @Risk风险分析软件简介第43-44页
            1.2 @Risk软件的使用步骤第44页
            1.3 研究方法第44-45页
        2 风险评估因子第45-51页
            2.1 我国禽流感流行情况第45-47页
            2.2 我国华东地区禽类的禽流感携带率第47页
            2.3 江苏迁徙候鸟的携带率第47页
            2.4 江苏野生水禽携带率第47-50页
            2.5 温度对禽流感传播的影响第50-51页
            2.6 水禽迁徙过程的传播情况第51页
                2.6.1 水禽迁徙地区病毒污染情况第51页
                2.6.2 迁徙过程中野生水禽存活率第51页
        3 @RISK软件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第51-53页
        4 风险评估结果与讨论第53-56页
            4.1 @Risk关键风险运行结果第53-54页
            4.2 讨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第三章 一株野鸭源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系统进化和分子遗传特征第59-7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4页
            1.1 病毒与鸡胚第60页
            1.2 试剂第60页
            1.3 引物第60页
            1.4 病毒的分离纯化第60页
            1.5 AIV RNA的提取第60-61页
            1.6 AIV cDNA的合成第61页
            1.7 AIV各基因的PCR扩增第61页
            1.8 PCR产物的鉴定、纯化与回收第61-62页
            1.9 AIV各基因的片段克隆第62-63页
            1.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63页
            1.11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63-64页
        2 结果第64-75页
            2.1 各基因的扩增结果第64页
            2.2 Md/XY/14/2015毒株与参考毒株的比对第64-66页
            2.3 Md/XY/14/2015株8个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第66-75页
                2.3.1 血凝素(HA)第66-67页
                2.3.2 神经氨酸酶(NA)第67-68页
                2.2.3 碱性聚合酶2基因(PB2)第68-70页
                2.3.4 碱性聚合酶1基因(PB1)第70-71页
                2.3.5 酸性聚合酶蛋白(PA)第71页
                2.3.6 核蛋白(NP)第71-72页
                2.3.7 基质蛋白(M)第72-73页
                2.3.8 非结构蛋白(NS)第73-75页
        3 讨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全文总结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氨酸或NCG对獭母兔繁殖性能和对仔幼兔生长、抗氧化应激及免疫的影响及其机制
下一篇: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和半胱胺添加对生长猪肠道发育、抗氧化和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