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导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四、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1-13页 |
第一章正本清源: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概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食品安全黑名单的源起与发展 | 第13-15页 |
一、黑名单源于国外高校对学生的惩戒 | 第13-14页 |
二、我国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雏形渐出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的概念内涵 | 第15-19页 |
一、有关食品安全黑名单的诸种规范界定 | 第15-16页 |
二、有关食品安全黑名单的诸种学说观点 | 第16-17页 |
三、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的深度解读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行政法学视角下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的定位 | 第19-27页 |
第一节传统行政法学视角下的类型化分析 | 第19-24页 |
一、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的法律定性诸说 | 第19-21页 |
二、对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法律定性诸说的评析 | 第21-24页 |
第二节新行政法学视角下的制度重新认知与定位 | 第24-27页 |
一、政府规制理论的优势 | 第24-25页 |
二、行政过程论视角下对该制度的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文本考察 | 第27-34页 |
第一节 现行行政法律规范文本中的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 | 第27-32页 |
一、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 | 第27-28页 |
二、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 | 第28-29页 |
三、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 | 第29-32页 |
第二节 文本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一、规范性文件位阶低,缺乏权威性 | 第32页 |
二、内容规定不一,缺乏统一性 | 第32-33页 |
三、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实践考察 | 第34-41页 |
第一节 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在社会治理实践中的运用 | 第34-35页 |
一、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在各地方的先行先试 | 第34-35页 |
二、该制度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正面作用 | 第35页 |
第二节 该制度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41页 |
一、程序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二、信息公布机制存在瑕疵 | 第36-37页 |
三、后续管理措施中行政权限模糊不清 | 第37-39页 |
四、事后救济机制混乱 | 第39-40页 |
五、行政责任机制不健全 | 第40-41页 |
第五章构建有效制度及制度走向展望 | 第41-50页 |
第一节 构建有效的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 | 第41-49页 |
一、及时制定专门法律规范统一相关内容规定 | 第41-45页 |
二、健全程序机制保障相对人权利 | 第45-46页 |
三、黑名单以公布为必须拓展公布渠道 | 第46-47页 |
四、明确行政权限规范后续管理措施 | 第47页 |
五、完善事后救济机制 | 第47-49页 |
六、明确行政责任追究 | 第49页 |
第二节 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的未来走向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