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病毒性肝炎论文

人MxA蛋白抑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0页
    1.1 HCV的生活周期第15-22页
        1.1.1 HCV简介第15-16页
        1.1.2 HCV的进入和脱壳第16-17页
        1.1.3 HCV RNA的翻译和复制第17-19页
        1.1.4 HCV的组装和释放第19-22页
    1.2 HCV和天然免疫系统第22-31页
        1.2.1 HCV激活天然免疫系统第22-24页
        1.2.2 HCV逃避天然免疫系统第24-26页
        1.2.3 ISGs在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第26-29页
        1.2.4 免疫相关细胞宿主因子和通路对HCV复制的影响第29-31页
    1.3 Mx GTP酶家族第31-38页
        1.3.1 Mx家族的发现第31页
        1.3.2 脊椎动物中Mx家族成员第31-32页
        1.3.3 Mx基因的表达调控第32-33页
        1.3.4 Mx蛋白结构第33-34页
        1.3.5 Mx GTP酶细胞定位和抗病毒表达谱的关系第34-35页
        1.3.6 Mx蛋白的抗病毒特异性第35-36页
        1.3.7 Mx GTP酶的抗病毒机制第36-38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8-40页
第二章 1b型HCV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第40-57页
    2.1 引言第40页
    2.2 实验材料第40-43页
        2.2.1 慢病毒过表达包装系统第40页
        2.2.2 HCV 1b型全长质粒第40-41页
        2.2.3 细胞系第41页
        2.2.4 病毒第41页
        2.2.5 RT-PCR试剂第41页
        2.2.6 分子克隆试剂第41-42页
        2.2.7 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第42页
        2.2.8 细胞培养试剂第42页
        2.2.9 磷酸钙转染法相关试剂第42页
        2.2.10 仪器第42-43页
    2.3 实验方法第43-50页
        2.3.1 细胞复苏、传代和冻存第43页
        2.3.2 痘病毒感染Vero细胞第43页
        2.3.3 RNA提取第43-44页
        2.3.4 DNase Ⅰ处理第44页
        2.3.5 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第44-45页
        2.3.6 T7聚合酶基因的克隆第45-48页
        2.3.7 重组慢病毒的包装和滴度测定第48页
        2.3.8 重组慢病毒感染Huh7.5.1细胞系第48-49页
        2.3.9 转染1b型HCV质粒pHCV-WHU-1第49页
        2.3.10 荧光定量PCR第49页
        2.3.11 免疫荧光实验第49-50页
        2.3.12 1b型HCV感染Huh7.5.1第50页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2.4.1 T7 RNA聚合酶基因的克隆第50-51页
        2.4.2 重组质粒phage-T7的鉴定第51页
        2.4.3 包装含有T7基因的慢病毒悬液第51-52页
        2.4.4 测定包装慢病毒的病毒滴度第52-53页
        2.4.5 构建稳定表达T7聚合酶的肝癌细胞系第53-54页
        2.4.6 在Huh7.5.1-T7细胞系中转染pHCV-WHU-1第54-55页
        2.4.7 1b型HCV感染Huh7.5.1第55页
    2.5 讨论第55-57页
第三章 HCV感染对宿主细胞内MxA的影响第57-70页
    3.1 引言第57页
    3.2 实验材料第57-59页
        3.2.1 细胞系和病毒第57-58页
        3.2.2 RT-PCR相关试剂第58页
        3.2.3 细胞培养试剂第58页
        3.2.4 SDS-PAGE和western blot相关试剂第58-59页
        3.2.5 抗体和其他试剂第59页
        3.2.6 仪器第59页
    3.3 实验方法第59-62页
        3.3.1 2a型HCV JFH1的扩增和滴度测定第59-60页
        3.3.2 病毒感染实验第60页
        3.3.3 荧光定量PCR第60-61页
        3.3.4 SDS-PAGE和western blot第61-62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68页
        3.4.1 HCV扩增和滴度测定第62-63页
        3.4.2 不同滴度的HCV感染宿主细胞对MxA的影响第63-64页
        3.4.3 HCV感染对MxA影响的时间梯度实验第64-65页
        3.4.4 在肝癌细胞系中干扰素诱导MxA表达第65-66页
        3.4.5 HCV诱导干扰素的表达第66-67页
        3.4.6 HCV诱导MxA表达依赖JAK-STAT通路第67-68页
    3.5 讨论第68-70页
第四章 MxA对HCV生活周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第70-98页
    4.1 引言第70页
    4.2 实验材料第70-72页
        4.2.1 细胞系和病毒第70页
        4.2.2 慢病毒过表达包装系统第70-71页
        4.2.3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shRNA系统第71页
        4.2.4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实验相关试剂第71页
        4.2.5 免疫沉淀(IP)试剂第71页
        4.2.6 抗体和其他试剂第71页
        4.2.7 仪器第71-72页
    4.3 实验方法第72-78页
        4.3.1 质粒构建第72-73页
        4.3.2 稳定表达MxA的Huh7.5.1细胞系的构建第73页
        4.3.3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稳定干扰细胞系建立第73-75页
        4.3.4 质粒转染和病毒感染实验第75页
        4.3.5 荧光定量PCR第75页
        4.3.6 SDS-PAGE和western blot第75页
        4.3.7 免疫沉淀(IP)实验第75-76页
        4.3.8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实验第76页
        4.3.9 MTS细胞活性检测实验第76-77页
        4.3.10 核质分离实验第77-78页
        4.3.11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第78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8-96页
        4.4.1 过表达MxA抑制HCV的复制第78-80页
        4.4.2 稳定表达MxA的Huh7.5.1细胞系构建和抗HCV研究第80-83页
        4.4.3 构建稳定干扰内源MxA的细胞系第83-85页
        4.4.4 干扰MxA对HCV的影响第85-86页
        4.4.5 干扰回复实验第86-88页
        4.4.6 外源MxA蛋白与core蛋白的共定位分析第88-89页
        4.4.7 MxA蛋白调控JAK-STAT通路第89-91页
        4.4.8 Ruxolitinib对MxA抗HCV活性的影响第91-92页
        4.4.9 MxA的GTP结合能力是抗HCV的必要因素第92-94页
        4.4.10 探讨MxA蛋白对免疫通路的影响第94-96页
    4.5 讨论第96-98页
研究总结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4页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ABC和Apriori算法的糖尿病预测系统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基于Docker的工业大数据平台持续服务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