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回忆录》的自传书写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2-28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2-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三、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四、关键概念、术语界定 | 第25-28页 |
(一) 传记 | 第25-26页 |
(二) 传记主体 | 第26页 |
(三) 自传 | 第26-27页 |
(四) 回忆录 | 第27-28页 |
第一章 《幸存者回忆录》的文本主体建构 | 第28-40页 |
第一节 文本主体的身份认证 | 第28-31页 |
一、幸存者身份 | 第29-30页 |
二、母女身份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自我纪念 | 第31-36页 |
一、自我故事 | 第32-35页 |
二、非我故事 | 第35-36页 |
第三节 自传虚构 | 第36-40页 |
一、时代印象 | 第37-38页 |
二、形象修饰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幸存者回忆录》的自传叙事模式 | 第40-50页 |
第一节 时序的消解 | 第40-44页 |
一、无意义的时间 | 第41-42页 |
二、非线性叙述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场面叙事模式的实现 | 第44-46页 |
一、场面的建构 | 第44-45页 |
二、场面过渡的实现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场面结构影响下的人物与视点 | 第46-50页 |
一、人物与场面 | 第47-48页 |
二、视点与场面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幸存者回忆录》的自传书写价值 | 第50-61页 |
第一节 自传书写尝试的实现 | 第50-54页 |
一、自我回顾的实现 | 第50-52页 |
二、当代生活的写照 | 第52-54页 |
第二节 自传实验的实现 | 第54-57页 |
一、自传形式的革新 | 第54-55页 |
二、陌生化的认知效果 | 第55-57页 |
第三节 自传书写的文化启发 | 第57-61页 |
一、边缘者的话语权力斗争 | 第57-59页 |
二、女性文学的启示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