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野马泉地区三叠纪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1-18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5页 |
| 1.2.1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存在问题 | 第13-15页 |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3.2 分析测试方法 | 第15-16页 |
| 1.4 实物工作量 | 第16-18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28页 |
| 2.1 地层 | 第19-23页 |
| 2.1.1 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 | 第19页 |
| 2.1.2 蓟县系狼牙山组 | 第19-20页 |
| 2.1.3 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 | 第20页 |
| 2.1.4 上泥盆统牦牛山组 | 第20-21页 |
| 2.1.5 石炭系地层 | 第21-22页 |
| 2.1.6 下-中二叠统打柴沟组 | 第22页 |
| 2.1.7 上三叠统鄂拉山组 | 第22-23页 |
| 2.1.8 第四系 | 第23页 |
| 2.2 岩浆岩 | 第23-24页 |
| 2.2.1 侵入岩 | 第23页 |
| 2.2.2 喷出岩 | 第23-24页 |
| 2.3 构造 | 第24-28页 |
| 2.3.1 断裂 | 第24-25页 |
| 2.3.2 褶皱 | 第25页 |
| 2.3.3 区域构造演化 | 第25-28页 |
| 第3章 岩浆岩时空格架 | 第28-51页 |
| 3.1 岩浆岩分布特征及岩石类型 | 第28页 |
| 3.2 岩浆岩时间序列 | 第28-33页 |
| 3.3 岩浆岩时空格架 | 第33-51页 |
| 第4章 岩浆岩特征与构造环境 | 第51-99页 |
| 4.1 岩浆岩地质特征 | 第51-53页 |
| 4.2 岩浆岩岩石学特征 | 第53-59页 |
| 4.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59-86页 |
| 4.3.1 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9-71页 |
| 4.3.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1-77页 |
| 4.3.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7-86页 |
| 4.4 岩石成因类型 | 第86-88页 |
| 4.5 构造环境判别 | 第88-99页 |
| 第5章 野马泉地区成矿特征 | 第99-122页 |
| 5.1 区域矿产特征 | 第99-100页 |
| 5.2 典型矿床分析 | 第100-118页 |
| 5.2.1 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 | 第100-114页 |
| 5.2.2 长山钼矿点 | 第114-118页 |
| 5.3 成矿规律 | 第118-122页 |
| 5.3.1 成矿系列 | 第118页 |
| 5.3.2 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 第118-122页 |
| 第6章 三叠纪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 | 第122-129页 |
| 6.1 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 | 第122-125页 |
| 6.2 三叠纪成矿特征 | 第125-126页 |
| 6.3 三叠纪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 | 第126-129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29-131页 |
| 致谢 | 第131-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39页 |
| 附录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