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油气田论文

延长油田多层水混合与结垢性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采出水混注的研究现状第8-18页
        1.2.1 油田注水水质标准第8-9页
        1.2.2 采油污水的特点第9-10页
        1.2.3 结垢的危害第10页
        1.2.4 油田回注水系统的结垢机理第10-11页
        1.2.5 油田回注水系统中的垢型及影响因素第11-12页
        1.2.6 结垢的研究方法第12-14页
        1.2.7 结垢理论预测方法第14-18页
        1.2.8 X射线衍射(XRD)第18页
    1.3 油田水混合处理技术及其优点第18-19页
        1.3.1 油田水混合处理回注技术第18-19页
        1.3.2 油田水混注处理技术的优点第19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页
        1.4.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0-27页
    2.1 水质分析方法第20-25页
        2.1.1 钙镁钡锶离子含量的测定(EDTA容量法)第20-21页
        2.1.2 HCO_3~-、CO_3~(2-)离子含量的测定第21-22页
        2.1.3 SO_4~(2-)离子的测定(EDTA法)第22-23页
        2.1.4 Cl~-离子含量的测定第23页
        2.1.5 总Fe和Fe~(2+)含量的测定(邻菲罗啉法)第23-24页
        2.1.6 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第24-25页
    2.2 结垢量的测定第25页
    2.3 混合水结垢趋势预测第25-27页
第三章 两层水混合的结垢性质研究第27-38页
    3.1 横山长2、长6层采出水水质分析第27-28页
    3.2 两层系水混合的结垢性质研究第28-36页
        3.2.1 混合比例对长2与长6混合水结垢性能的影响第28-30页
        3.2.2 静置时间对长2与长6混合水结垢性能的影响第30-33页
        3.2.3 结垢处理后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第33-36页
        3.2.4 垢样X-衍射分析第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多层水混合的配伍性研究第38-52页
    4.1 杏子川长2、长4+5、长6层采出水水质分析第38-39页
    4.2 多层水混合的配伍性研究第39-51页
        4.2.1 长2与长4+5混合的配伍性第39-40页
        4.2.2 长2与长6混合水的配伍性第40-42页
        4.2.3 长6与长4+5混合的配伍性第42-43页
        4.2.4 长2:长4+5(8:2)的混合水与长4+5混合的配伍性第43-44页
        4.2.5 长2:长4+5(8:2)的混合水与长2混合的配伍性第44-46页
        4.2.6 长2:长6(9:1)的混合水与长2混合的配伍性第46-47页
        4.2.7 长2:长6(9:1)的混合水与长6混合的配伍性第47-48页
        4.2.8 长6:长4+5(4:6)的混合水与长4+5混合的配伍性第48-50页
        4.2.9 长6:长4+5(4:6)的混合水与长6混合的配伍性第50-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结论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7-58页
详细摘要第5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层气开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沁水盆地郑庄区块9亿m~3/a产能建设项目为例
下一篇:延长油田主要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稳定性评价及工艺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