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唑醇类金属配合物的结构、抗真菌活性及理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三唑类杀菌剂及其金属配合物发展概况第11-14页
        1.2.1 三唑类杀菌剂概述第11-13页
        1.2.2 1,2,4-三唑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3-14页
    1.3 三唑类杀菌剂的活性机制第14-16页
        1.3.1 杀菌剂的抑菌机制第14-15页
        1.3.2 植物生长的调节机制第15-16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己唑醇、三唑醇和烯唑醇配合物的合成及基本表征第18-26页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试剂第18-19页
        2.1.1 实验仪器第18页
        2.1.2 实验试剂第18-19页
    2.2 [CoL~1_4Cl_2·2C_2H_6O]的合成及表征第19-20页
    2.3 [CuL~1~4Cl_2·2C_2H_6O]的合成及表征第20-21页
    2.4 [ZnL~1_4·2DMF]·2NO_3的合成及表征第21-22页
    2.5 [CoL~2_2(CH_3COO)_2·2(CH_3OH)]的合成及表征第22-23页
    2.6 [NiL~2_2(CH_3COO)_2·2(CH_3OH)]的合成及表征第23-24页
    2.7 [ZnL~3_4(NO_3)_2]的合成及表征第24-25页
    2.8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唑醇类金属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征第26-45页
    3.1 单晶测试方法第27页
    3.2 [CoL~1_4Cl_2·2C_2H_6O]的晶体结构测定与分析第27-30页
        3.2.1 晶体数据测定结果第27页
        3.2.2 晶体结构分析第27-30页
    3.3 [CuL~1_4Cl_2·2C_2H_6O]的晶体结构测定与分析第30-32页
        3.3.1 晶体数据测定结果第30页
        3.3.2 晶体结构分析第30-32页
    3.4 [ZnL~1_4·2DMF]·2NO_3的晶体结构测定与分析第32-36页
        3.4.1 晶体数据测定结果第32-33页
        3.4.2 晶体结构分析第33-36页
    3.5 [CoL~2_2(CH_3COO)_2·2(CH_3OH)]的晶体结构测定与分析第36-38页
        3.5.1 晶体数据测定结果第36页
        3.5.2 晶体结构分析第36-38页
    3.6 [NiL~2_2(CH_3COO)_2·2(CH_3OH)]的晶体结构测定与分析第38-41页
        3.6.1 晶体数据测定结果第38-39页
        3.6.2 晶体结构分析第39-41页
    3.7 [ZnL~3_4(NO_3)_2]的晶体结构测定与分析第41-44页
        3.7.1 晶体数据测定结果第41页
        3.7.2 晶体结构分析第41-44页
    3.8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唑醇类金属配合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第45-60页
    4.1 实验仪器及药品试剂第45-46页
        4.1.1 实验仪器第45页
        4.1.2 实验试剂第45-46页
        4.1.3 植物真菌菌种介绍第46页
    4.2 实验原理及方法第46-48页
        4.2.1 实验原理第46-47页
        4.2.2 实验方法第47-48页
    4.3 己唑醇金属配合物生物活性研究第48-52页
    4.4 三唑醇金属配合物生物活性研究第52-56页
    4.5 烯唑醇与己唑醇硝酸锌配合物生物活性的比较第56-59页
    4.6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唑醇类金属配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第60-82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计算内容第60-61页
        5.2.1 几何优化第60页
        5.2.2 前沿轨道第60页
        5.2.3 Mulliken电荷第60-61页
        5.2.4 Fukui函数第61页
    5.3 己唑醇L~1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理论研究第61-72页
        5.3.1 己唑醇L~1的理论计算第61-64页
        5.3.2 [CoL~1_4Cl_2·2C_2H_6O]的理论计算第64-67页
        5.3.3 [CuL~1_4Cl_2·2C_2H_6O]的理论计算第67-69页
        5.3.4 [ZnL~1_4·2DMF]·2NO_3的理论计算第69-72页
    5.4 三唑醇(L~2)金属配合物的理论研究第72-78页
        5.4.1 [CoL~2_2(CH_3COO)_2·2(CH_3OH)]的理论计算第72-75页
        5.4.2 [NiL~2_2(CH_3COO)_2·2(CH_3OH)]的理论计算第75-78页
    5.5 烯唑醇(L~3)金属配合物的理论研究第78-81页
        5.5.1 [ZnL~3_4(NO_3)_2]的理论计算第78-81页
    5.6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柔性三β-二酮稀土配合物的构筑及光致发光性质研究
下一篇:SPR金属—金红石纳米复合体构筑和改性及可见光催化醇选择性氧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