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8页 |
1.1 锂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概述 | 第9-11页 |
1.2 锂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 第11-16页 |
1.2.1 盐湖锂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 | 第11-12页 |
1.2.2 矿石锂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 | 第12-14页 |
1.2.3 我国锂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 | 第14-16页 |
1.3 提锂工艺概述 | 第16-24页 |
1.3.1 盐湖提锂工艺 | 第16-20页 |
1.3.1.1 沉淀法 | 第16-17页 |
1.3.1.2 煅烧法 | 第17-18页 |
1.3.1.3 碳化法 | 第18-19页 |
1.3.1.4 溶剂萃取法 | 第19页 |
1.3.1.5 吸附法 | 第19页 |
1.3.1.6 膜分离法 | 第19-20页 |
1.3.2 矿石提锂工艺 | 第20-24页 |
1.3.2.1 石灰石烧结法 | 第20-21页 |
1.3.2.2 纯碱压煮法 | 第21页 |
1.3.2.3 硫酸法 | 第21-22页 |
1.3.2.4 氟化学法 | 第22页 |
1.3.2.5 氯化焙烧法 | 第22-23页 |
1.3.2.6 硫酸盐法 | 第23-24页 |
1.4 多相反应器 | 第24-25页 |
1.4.1 气液固反应类型 | 第24页 |
1.4.2 气液固反应器类型 | 第24-25页 |
1.4.2.1 固定床气液固反应器 | 第25页 |
1.4.2.2 气液固悬浮反应器 | 第25页 |
1.5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6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和分析方法 | 第28-35页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8-31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8-30页 |
2.1.1.1 计量泵 | 第28-29页 |
2.1.1.2 气流粉碎机 | 第29-30页 |
2.1.1.3 激光粒度仪 | 第30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2 分析方法 | 第31-34页 |
2.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第31-32页 |
2.2.2 扫描电镜 | 第32-33页 |
2.2.3 X射线粉末衍射仪 | 第33-34页 |
2.2.4 热重分析仪 | 第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锂云母氟化学法可行性研究 | 第35-48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锂云母氟化学提锂机理研究 | 第35-42页 |
3.2.1 锂云母空间结构 | 第35-36页 |
3.2.2 SEM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3.2.3 XRD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3.2.4 红外表征及分析 | 第40-42页 |
3.3 锂云母氟化学法提锂热力学研究 | 第42-47页 |
3.3.1 热力学经典计算方法 | 第42-45页 |
3.3.1.1 应用标准反应热效应计算 | 第42-44页 |
3.3.1.2 应用标准反应熵差和标准反应热效应计算 | 第44-45页 |
3.3.2 △H_T~θ和△G_T~θ的计算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多相管道反应器流化态研究 | 第48-57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多相管道反应器机理研究 | 第48-50页 |
4.3 多相管道反应流化态研究 | 第50-55页 |
4.3.1 粘度估算 | 第50-51页 |
4.3.2 临界流化速度u_(mf) | 第51-52页 |
4.3.2.1 关联式计算法 | 第51-52页 |
4.3.3 带出速度u_t | 第52-54页 |
4.3.4 粒径对带出速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锂云母多相反应器提锂工艺研究 | 第57-74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实验原料及方法 | 第57-63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57-60页 |
5.2.1.1 原矿成分分析 | 第57-58页 |
5.2.1.2 原矿粒径分析 | 第58-59页 |
5.2.1.3 原矿XPS能谱分析 | 第59-60页 |
5.2.2 实验试剂 | 第60页 |
5.2.3 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5.2.4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5.2.4.1 实验流程 | 第61页 |
5.2.4.2 实验实物图 | 第61-62页 |
5.2.4.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2页 |
5.2.5 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3-71页 |
5.3.1 单因素优化实验 | 第63-71页 |
5.3.1.1 氟硅酸浓度对锂提取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1.2 氟硅酸与矿粉的质量比对锂提取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1.3 硫酸与矿粉质量比对提锂率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1.4 硫酸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1.5 反应温度对提锂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1.6 反应时间对提锂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5.3.1.7 锂云母矿粉粒径对提锂率的影响 | 第70-71页 |
5.4 钾铝及其他稀有贵金属提取率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锂云母提锂溶出工艺及氟循环研究 | 第74-88页 |
6.1 引言 | 第74页 |
6.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74-75页 |
6.2.1 实验原料 | 第74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74-75页 |
6.3 实验部分 | 第75页 |
6.3.1 实验方法 | 第75页 |
6.3.2 溶出率计算公式 | 第75页 |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5-80页 |
6.4.1 锂溶出工艺条件研究 | 第75-80页 |
6.4.1.1 液固比对锂溶出率的影响 | 第75-77页 |
6.4.1.2 温度对锂溶出率的影响 | 第77-78页 |
6.4.1.3 时间对锂溶出率的影响 | 第78-79页 |
6.4.1.4 搅拌速度对锂溶出率的影响 | 第79-80页 |
6.5 氟循环研究 | 第80-87页 |
6.5.1 不溶物料中氟的特征分析 | 第80-87页 |
6.5.1.1 不溶物料成分分析 | 第80-81页 |
6.5.1.2 不溶物料XRD分析 | 第81页 |
6.5.1.3 煅烧温度对氟含量的影响 | 第81-82页 |
6.5.1.4 氟循环率及锂云母矿中氟的挥发率的计算 | 第82-84页 |
6.5.1.5 不溶物料热重分析 | 第84-85页 |
6.5.1.6 不溶物料比表面分析 | 第85-86页 |
6.5.1.7 不溶物料粒径分析 | 第86-87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个人简历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