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研究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导言第8-12页
第一章 手机使用与信息传播的道德要求第12-20页
 一、第五媒体的兴起与手机信息传播的特点第12-18页
  (一) 第五媒体的兴起与内涵第12-15页
  (二) 手机信息传播的特点第15-16页
  (三) 手机使用的校园道德功能第16-18页
 二、手机使用的道德要求第18-20页
第二章 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研究的原则第20-27页
 一、“自知”和“自胜”第20-21页
 二、义利统一第21-23页
 三、诚信第23-25页
 四、德性第25-27页
第三章 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的失范现状第27-38页
 一、短信道德失范第28-32页
 二、拍摄道德失范第32-34页
 三、语聊道德失范第34-36页
 四、手机监听第36页
 五、恶意欠费第36-38页
第四章 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失范的危害及原因第38-50页
 一、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失范的危害第38-41页
  (一) 促使人伦感情淡漠第38页
  (二) 诱发学术道德滑坡第38-39页
  (三) 加深校园诚信危机第39-40页
  (四) 造成公共道德形同虚设第40页
  (五) 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第40-41页
 二、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失范的原因第41-50页
  (一) 客观原因第41-46页
  (二) 主观原因第46-50页
第五章 提高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的途径第50-66页
 一、全社会对手机使用道德的关注第50-56页
  (一)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第50页
  (二) 确立媒体正确的价值导向第50-51页
  (三) 加大政府信息管理机构的监管力度第51-53页
  (四) 不断完善手机使用的伦理道德体系第53-55页
  (五) 对信息道德底线——信息法的建构与完善第55-56页
 二、学校道德环境的培育第56-62页
  (一) 课程保障第56-57页
  (二) 活动保障第57-59页
  (三) 制度保障第59-61页
  (四) 德育工作者保障第61-62页
 三、大学生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第62-66页
  (一) 提高道德自律性第62-63页
  (二) 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第63-64页
  (三) 深化人伦意识的培养第64-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问卷第71-74页
详细摘要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与拓展研究
下一篇: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规划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