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1.1 植物的耐碱机制 | 第12-14页 |
1.1.1 碱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 第12-13页 |
1.1.2 碱胁迫的应答机制 | 第13-14页 |
1.2 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1.2.1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 第14-15页 |
1.2.2 线粒体ROS的产生和清除 | 第15-18页 |
1.3 PPR基因相关研究 | 第18-30页 |
1.3.1 发现及分布 | 第18页 |
1.3.2 基因家族的结构特征 | 第18-20页 |
1.3.3 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及蛋白亚细胞定位 | 第20-21页 |
1.3.4 PPR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 第21-30页 |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2-4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2.1.1 植物及菌体材料 | 第32页 |
2.1.2 PCR引物 | 第32页 |
2.1.3 测序 | 第32页 |
2.1.4 试剂及试剂盒 | 第32-3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3-40页 |
2.2.1 白菜BrPPR基因的克隆 | 第33-35页 |
2.2.2 BrPPR基因序列分析 | 第35页 |
2.2.3 转BrPPR拟南芥过表达系的构建、筛选及获得 | 第35-36页 |
2.2.4 转BrPPR拟南芥诱导表达模式分析 | 第36页 |
2.2.5 转BrPPR拟南芥过表达系萌发实验 | 第36-37页 |
2.2.6 转BrPPR拟南芥过表达系胁迫处理表型实验 | 第37页 |
2.2.7 ROS含量检测 | 第37页 |
2.2.8 转BrPPR拟南芥过表达系相关通路Marker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37-38页 |
2.2.9 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 第38页 |
2.2.10 线粒体RNA剪接状况分析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0-66页 |
3.1 BrPPR基因的特性 | 第40-42页 |
3.1.1 BrPPR基因及蛋白结构 | 第40页 |
3.1.2 系统进化分析 | 第40-42页 |
3.1.3 基因启动子元件分析 | 第42页 |
3.2 BrPPR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42页 |
3.3 拟南芥过表达载体构建、纯系的鉴定及获得 | 第42-43页 |
3.4 转BrPPR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分析 | 第43-52页 |
3.4.1 生长在正常营养土中 | 第43-44页 |
3.4.2 对碱及碱盐胁迫的响应 | 第44-49页 |
3.4.3 转基因拟南芥对氧化胁迫的响应 | 第49-51页 |
3.4.4 转基因拟南芥对ABA、MV和干旱胁迫无响应 | 第51-52页 |
3.5 BrPPR在过表达系响应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作用 | 第52-60页 |
3.5.1 降低过表达株系中ROS的含量 | 第52-54页 |
3.5.2 逆境胁迫下过表达系ROS相关基因的表达及抗氧化酶活分析 | 第54-59页 |
3.5.3 过表达系的耐碱性与其氧化还原水平相关 | 第59-60页 |
3.6 BrPPR对碱胁迫应答机制研究 | 第60-66页 |
3.6.1 BrPPR基因参与线粒体复合物I nad2和nad7亚基mRNA的剪接 | 第61-64页 |
3.6.2 转BrPPR基因拟南芥过表达系NADH脱氢酶活性增强 | 第64页 |
3.6.3 转BrPPR基因拟南芥过表达系的交替氧化酶表达降低 | 第64-6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6-70页 |
4.1 BrPPR基因特异性响应碱胁迫盐应答 | 第66页 |
4.2 BrPPR降低碱胁迫下ROS的积累 | 第66-67页 |
4.3 BrPPR参与碱胁迫下线粒体mRNA的剪接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