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追续权制度的构建--兼论《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14条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追续权的基础理论 | 第12-16页 |
第一节 追续权产生的法理基础 | 第12-13页 |
一、追续权制度是对利益平衡的体现 | 第12页 |
二、对“非常损失规则"的体现 | 第12-13页 |
三、对“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的突破 | 第13页 |
第二节 追续权的概念界定及法律属性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追续权制度在学界的争议与回应 | 第16-28页 |
第一节 支持追续权入法 | 第16-18页 |
一、我国艺术市场潜力巨大 | 第16-17页 |
二、当前艺术品市场利益分配不均衡 | 第17页 |
三、我国著作权保护水平较高 | 第17-18页 |
四、法律走向实质正义的直接体现 | 第18页 |
第二节 反对追续权入法 | 第18-23页 |
一、引入时机不成熟 | 第19-21页 |
二、市场调节因素大 | 第21-22页 |
三、著作权管理制度待完善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关于争议的回应 | 第23-28页 |
一、追续权在我国有现实基础和需求 | 第23-24页 |
二、设立追续权不足以影响艺术品正常交易 | 第24页 |
三、有利于促进艺术市场的繁荣 | 第24-25页 |
四、有助于平衡各方的利益分配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我国追续权制度的法律构造 | 第28-34页 |
第一节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中追续权的成功与不足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我国追续权的制度安排 | 第29-34页 |
一、基本原则 | 第29页 |
二、构建基本规则 | 第29-32页 |
三、完善备案与管理机制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