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2.1 外资银行进入对内资银行影响的研究 | 第9-11页 |
1.2.2 国内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 第11-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论文贡献及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1.4.1 主要贡献 | 第17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效率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2.1 效率相关概念 | 第18页 |
2.1.1 效率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银行效率的定义 | 第18页 |
2.2 银行效率理论的发展 | 第18-20页 |
2.3 效率评价的方法 | 第20-22页 |
2.3.1 参数方法 | 第20页 |
2.3.2 非参数方法 | 第20-21页 |
2.3.3 本文对效率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及在华外资银行情况概述 | 第22-29页 |
3.1 中国银行业发展概况 | 第22-26页 |
3.1.1 中国银行业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3.1.2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3.1.3 中资银行的困境与挑战 | 第25-26页 |
3.2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6-29页 |
3.2.1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3.2.2 外资银行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中资银行及在华外资银行经营效率实证分析 | 第29-51页 |
4.1 效率评价模型介绍 | 第29-31页 |
4.1.1 BCC模型 | 第29-30页 |
4.1.2 超效率DEA模型 | 第30-31页 |
4.2 经营效率实证分析 | 第31-51页 |
4.2.1 样本选取 | 第31-33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33页 |
4.2.3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 第33-35页 |
4.2.4 DEA模型对DMU数量的要求 | 第35页 |
4.2.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5-51页 |
第五章 中资银行及在华外资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8页 |
5.1 影响银行效率的理论研究 | 第51-52页 |
5.2 变量的选取 | 第52-53页 |
5.3 模型的选取 | 第53页 |
5.4 基于Tobit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5.4.1 中资银行经营效率影响因素探究 | 第53-55页 |
5.4.2 外资银行经营效率影响因素探究 | 第55-57页 |
5.5 中外资银行经营效率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提高我国银行经营效率的对策建议 | 第58-62页 |
6.1 理性选择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 | 第58页 |
6.2 重视金融创新、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 | 第58-59页 |
6.3 重视稳健经营、严控金融风险 | 第59-62页 |
总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