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工艺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简介 | 第7-11页 |
1.2.1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工法的发展 | 第8-10页 |
1.2.2 沉降预测研究 | 第10-11页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2. 加固机理分析 | 第12-17页 |
2.1 概述 | 第12-15页 |
2.1.1 堆载预压加固机理 | 第12页 |
2.1.2 真空预压加固机理 | 第12-13页 |
2.1.3 应力圆分析 | 第13-15页 |
2.2 堆载预压法与真空预压法的区别 | 第15页 |
2.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机理 | 第15页 |
2.4 微观分析 | 第15-17页 |
3. 工程项目施工及监测方案 | 第17-22页 |
3.1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施工 | 第17-18页 |
3.2 施工工艺技术参数及要点 | 第18页 |
3.3 监测方案 | 第18-19页 |
3.3.1 监测目的 | 第18-19页 |
3.3.2 监测工作要求 | 第19页 |
3.4 监测项目 | 第19-21页 |
3.4.1 孔隙水压力观测 | 第19-20页 |
3.4.2 水位观测 | 第20页 |
3.4.3 土体分层沉降观测 | 第20页 |
3.4.4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 第20页 |
3.4.5 场地地表沉降观测 | 第20-21页 |
3.4.6 膜下真空度监测 | 第21页 |
3.4.7 土体真空度沿深度传递监测 | 第21页 |
3.5 建议 | 第21-22页 |
4. 工程监测实例 | 第22-27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22-25页 |
4.1.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第22-25页 |
4.2 软弱土层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 第25页 |
4.3 地基处理方法及建议 | 第25-27页 |
5. 监测数据分析 | 第27-48页 |
5.1 A3区监测情况 | 第27-38页 |
5.1.1 膜下真空度的监测成果分析 | 第27-29页 |
5.1.2 真空度传递监测成果分析 | 第29页 |
5.1.3 孔隙水压力监测 | 第29-31页 |
5.1.4 土体沉降监测成果分析 | 第31-35页 |
5.1.5 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 第35-37页 |
5.1.6 地下水位监测 | 第37-38页 |
5.2 最终沉降量计算 | 第38-41页 |
5.2.1 双曲线法计算最终沉降量 | 第39页 |
5.2.2 Asaoka法计算最终沉降量 | 第39-40页 |
5.2.3 三点法 | 第40-41页 |
5.3 固结度、最终沉降量推算及工后沉降预测 | 第41-46页 |
5.3.1 双曲线法计算 | 第42-44页 |
5.3.2 Asaoca法求解 | 第44-45页 |
5.3.3 三点法计算 | 第45-46页 |
5.4 固结度、最终沉降量推算及工后沉降预测汇总 | 第46-48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48-51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