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3-16页 |
| ·系统框架的建立 | 第13-14页 |
| ·系统框架的实现思路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2 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系统的数据库分析 | 第16-21页 |
| ·数据库建设内容 | 第16页 |
| ·基础信息数据库设计 | 第16-17页 |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 | 第17-19页 |
| ·安全信息数据库设计 | 第19-21页 |
| 3 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第21-41页 |
| ·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 | 第21-22页 |
| ·监控与预警子系统的建设 | 第22-23页 |
| ·系统概述 | 第22页 |
| ·功能建设 | 第22-23页 |
| ·监控模块 | 第22-23页 |
| ·环境预警模块 | 第23页 |
| ·应急现场处置子系统建设 | 第23-26页 |
| ·系统概述 | 第23-24页 |
| ·功能建设 | 第24-26页 |
| ·环境应急监测 | 第24-25页 |
| ·现场视频传输 | 第25-26页 |
| ·应急指挥子系统建设 | 第26-30页 |
| ·系统概述 | 第26页 |
| ·功能建设 | 第26-30页 |
| ·应急接警 | 第26-27页 |
| ·指挥命令调度 | 第27-29页 |
| ·监测车辆调度 | 第29页 |
| ·应急视频指挥 | 第29-30页 |
| ·应急信息展示 | 第30页 |
| ·决策支持子系统建设 | 第30-37页 |
| ·系统概述 | 第30页 |
| ·功能建设 | 第30-37页 |
| ·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 | 第30-31页 |
| ·专家知识专业模型 | 第31-33页 |
| ·GIS专业模型 | 第33-34页 |
| ·环境模型 | 第34页 |
| ·人员疏散模型 | 第34页 |
| ·有毒气体的伤害模型 | 第34-35页 |
| ·政策法规、标准和预案支持 | 第35-36页 |
| ·应急对策知识库管理 | 第36-37页 |
| ·后评估子系统建设 | 第37-41页 |
| ·系统概述 | 第37-38页 |
| ·功能建设 | 第38-41页 |
| ·评估标准维护 | 第38页 |
| ·环境影响评估 | 第38-39页 |
| ·应急处置效果评估 | 第39页 |
| ·善后方案制定 | 第39-40页 |
| ·评估报告归档管理 | 第40-41页 |
| 4 基于GIS的环境污染模拟与预测 | 第41-50页 |
| ·环境污染模拟与预测 | 第41页 |
| ·大气污染扩散模拟GIS | 第41-45页 |
| ·大气污染扩散指标 | 第41-42页 |
| ·GIS与大气质量模型的集成 | 第42-43页 |
| ·数据的前期处理 | 第42页 |
| ·模型的开发 | 第42页 |
| ·数据的后期处理和结果的显示输出 | 第42-43页 |
| ·大气扩散模式 | 第43页 |
| ·高斯大气扩散模式与GIS的集成 | 第43-45页 |
| ·预处理 | 第43-44页 |
| ·参数设置和运行 | 第44页 |
| ·网格自动生成 | 第44页 |
| ·大气环境影响模拟预测GIS设计 | 第44-45页 |
| ·水体污染扩散模拟GIS | 第45-50页 |
| ·水环境模型及其GIS表达 | 第45页 |
| ·GIS与一维水体污染扩散模型的集成 | 第45-47页 |
| ·一维水质模型概述 | 第45-46页 |
| ·河段空间数据自动重采样 | 第46页 |
| ·集成的基本流程 | 第46-47页 |
| ·GIS与二维水体污染扩散模型的集成 | 第47-50页 |
| ·二维水质模型概述 | 第47页 |
| ·实用二维水质模型及其应用条件 | 第47-48页 |
| ·GIS与二维水质模型的集成 | 第48-50页 |
| 5 污染事故预侧的案列模拟 | 第50-53页 |
| ·事故概况 | 第50页 |
| ·事故模拟 | 第50-52页 |
| ·泄漏参数设置 | 第50页 |
| ·气象要素条件 | 第50-51页 |
| ·氯气浓度预报 | 第51页 |
| ·健康影响评估 | 第51-52页 |
| ·救援路线评估 | 第52页 |
| ·事故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 6 结论及建议 | 第53-56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53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53-54页 |
| ·城市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系统开发的建议 | 第54-56页 |
| ·预案子系统的重要性 | 第54页 |
| ·城市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系统的开发需各领域的专业人员的合作 | 第54页 |
| ·城市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系统的实现需要社会各单位的广泛合作和支持 | 第54页 |
| ·应用WebGIs技术的重要性 | 第54页 |
| ·环境GIS的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