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基坑道路近接工程影响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HSS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3 阻尼理论 | 第15-16页 |
1.2.4 存在问题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粉砂土模型参数及结构阻尼理论研究 | 第18-34页 |
2.1 土体的本构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18-19页 |
2.1.1 弹性类模型 | 第18页 |
2.1.2 弹-理想塑性模型 | 第18页 |
2.1.3 硬化类弹塑性模型 | 第18-19页 |
2.2 杭州典型土层分布 | 第19-20页 |
2.3 杭州典型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20-26页 |
2.3.1 HSS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 第20-21页 |
2.3.2 杭州典型土层HSS模型参数建议取值 | 第21-26页 |
2.4 路面及土基参数的确定 | 第26-32页 |
2.4.1 沥青路面材料参数的确定 | 第26-27页 |
2.4.2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间接抗拉强度的测定 | 第27-31页 |
2.4.3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2.5 阻尼理论 | 第32-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坑开挖对道路影响分析 | 第34-44页 |
3.1 前言 | 第34页 |
3.2 沥青路面开裂成因 | 第34页 |
3.3 变形控制指标的探讨 | 第34-35页 |
3.4 基坑开挖对道路变坡率影响有限元分析 | 第35-40页 |
3.4.1 工程概况及模型参数 | 第35-36页 |
3.4.2 模型基本假定及数值模拟结果 | 第36-40页 |
3.5 基坑开挖至坑底时道路不同结构层应力状态 | 第40-42页 |
3.5.1 路面结构劈裂强度及允许拉应力值 | 第40页 |
3.5.2 道路不同结构层应力状态有限元结果 | 第40-42页 |
3.5.3 墙后土体沉降模拟结果 | 第42页 |
3.6 道路监测结果 | 第42-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道路振动施工对基坑的影响分析 | 第44-74页 |
4.1 前言 | 第44页 |
4.2 工程概况 | 第44-45页 |
4.3 基于普通锚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4.3.1 岩土体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45页 |
4.3.2 模拟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5-47页 |
4.3.3 压路机荷载的确定 | 第47页 |
4.3.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4.4 基于普通锚杆基坑道路近接交叉工程有限元分析 | 第48-53页 |
4.4.1 基坑道路近接工程施工工况 | 第48-49页 |
4.4.2 基坑最不利工况和交叉施工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4.4.3 周边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分析 | 第51-53页 |
4.4.4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53页 |
4.5 基于可回收锚杆基坑开挖有限元模型及计算工况 | 第53-58页 |
4.6 基于可回收锚杆基坑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8-61页 |
4.7 基于可回收锚杆最不利工况下九恒路施工对02、03地块底板受力影响 | 第61-63页 |
4.8 基于可回收锚杆一般工况下交叉施工影响分析 | 第63-71页 |
4.8.1 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4.8.2 典型计算工况 | 第64-68页 |
4.8.3 数值计算结果 | 第68-70页 |
4.8.4 压路机不同频率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 第70-71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五章 近接交叉工程监测结果分析 | 第74-96页 |
5.1 基坑监测依据及技术标准 | 第74页 |
5.2 基坑监测目的 | 第74页 |
5.3 基坑监测内容 | 第74-75页 |
5.4 主要监测方法及原理 | 第75-79页 |
5.4.1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 第75-76页 |
5.4.2 沉降观测 | 第76-78页 |
5.4.3 水平位移测量 | 第78页 |
5.4.4 支撑轴力监测 | 第78页 |
5.4.5 地下水位监测 | 第78-79页 |
5.5 基坑主要监测成果节选 | 第79-87页 |
5.6 交叉施工过程中监测 | 第87-91页 |
5.6.1 测试仪器及埋设方法 | 第87-88页 |
5.6.2 测试参数 | 第88-89页 |
5.6.3 振动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89-91页 |
5.7 楼板中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 第91-94页 |
5.7.1 现场应力传感器的埋设 | 第91-92页 |
5.7.2 02地块楼板内应力分布和主体结构沉降 | 第92-9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96-9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作者简介 | 第10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