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英文缩写说明 | 第11-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8页 |
1.1 冠心病概述 | 第15-22页 |
1.1.1 冠心病患病情况 | 第15页 |
1.1.2 天然产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 第15-22页 |
1.2 槲寄生概述 | 第22-32页 |
1.2.1 槲寄生的化学成分 | 第22-30页 |
1.2.2 槲寄生的药理活性 | 第30-32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第2章 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基-(1→2)-β-D-葡萄糖苷的合成 | 第38-65页 |
2.1 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基-(1→2)-β-D-葡萄糖苷合成策略分析 | 第38-41页 |
2.1.1 目标化合物的逆合成分析及合成路线确定 | 第39-40页 |
2.1.2 糖基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控制 | 第40-41页 |
2.2 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基-(1→2)-β-D-葡萄糖苷(化合物1)的合成 | 第41-56页 |
2.2.1 化合物8的合成 | 第41-42页 |
2.2.2 葡萄糖供体13的合成 | 第42-45页 |
2.2.3 中间体16的合成 | 第45-49页 |
2.2.4 芹菜糖供体23的合成 | 第49-52页 |
2.2.5 化合物1的合成 | 第52-56页 |
2.3 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基-(1→2)-β-D-葡萄糖苷的结构确证 | 第56-61页 |
2.4 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基-(1→2)-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小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3章 实验部分 | 第65-73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6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65-73页 |
3.2.1 2 ,4,6-三羟基苯乙酮3的合成 | 第65页 |
3.2.2 2 ,4-甲氧甲氧基-6-羟基-苯乙酮4的合成 | 第65-66页 |
3.2.3 3 -(4-(苄氧基)-3-甲氧基苯基)-1-(2-羟基-4,6-双(甲氧基甲氧基)苯基)丙-2-烯-1-酮6的合成 | 第66页 |
3.2.4 2 -(4-(苄氧基)-3-甲氧基苯基)-5,7-双(甲氧基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7的合成 | 第66-67页 |
3.2.5 2 -(4-(苄氧基)-3-甲氧基苯基)-5,7-二羟基吡喃-4-酮8的合成 | 第67页 |
3.2.6 3 -O-苄基-α/β-D-葡萄糖11的合成 | 第67页 |
3.2.7 1 ,2,4,6-四-O-乙酰氧基-3-O-苄基-β-D-葡萄糖12的合成 | 第67-68页 |
3.2.8 4 ‘-O-苄基高圣草素-7-O-3-O-苄基-β-D-葡萄糖15的合成 | 第68页 |
3.2.9 4 ’-O-苄基高圣草素-7-O-4,6-苯亚甲基-3-O-苄基-β-D-葡萄糖16的合成 | 第68-69页 |
3.2.10 2 ,3:5,6-二-O-异亚丙基-2-羟甲基-α/β-D-甘露糖18的合成 | 第69页 |
3.2.11 2 ,3-O-异亚丙基-α/β-D-芹菜糖21的合成 | 第69-70页 |
3.2.12 5 -O-苯甲酰基-2,3-O-异亚丙基-α/β-D-芹菜糖22的合成 | 第70页 |
3.2.13 4 ’-O-苄基高圣草素-7-O-5-苯甲酰基-2,3-O-异亚丙基-β-D-呋喃芹菜糖-(1→2)-3-O-苄基-4,6-苯亚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4的合成 | 第70-71页 |
3.2.14 4 ’-O-苄基高圣草素-7-O-2,3-O-异亚丙基-β-D-呋喃芹菜糖-(1→2)-3-O-苄基-4,6-苯亚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5的合成 | 第71页 |
3.2.15 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苷1的合成 | 第71-73页 |
第4章 活性研究 | 第73-76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73页 |
4.1.1 受试样品 | 第73页 |
4.1.2 阳性药 | 第73页 |
4.1.3 实验动物及饲养 | 第73页 |
4.1.4 实验仪器 | 第7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3-74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74-75页 |
4.4 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76-78页 |
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附图 | 第81-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