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LBS下语义位置轨迹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LBS隐私保护 | 第9页 |
1.2.2 K-匿名模型发展 | 第9-10页 |
1.2.3 K-匿名轨迹模型 | 第10-11页 |
1.2.4 LBS轨迹隐私保护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 | 第12-13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3-16页 |
2 位置服务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 第16-26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位置服务概述 | 第16-18页 |
2.2.1 位置服务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2.2 位置服务相关应用 | 第17-18页 |
2.2.3 位置服务隐私问题 | 第18页 |
2.3 位置服务隐私保护 | 第18-19页 |
2.3.1 隐私及其保护 | 第18-19页 |
2.3.2 位置隐私与轨迹隐私 | 第19页 |
2.4 轨迹隐私保护系统结构 | 第19-22页 |
2.4.1 独立式结构 | 第20页 |
2.4.2 中心式结构 | 第20-21页 |
2.4.3 点对点结构 | 第21-22页 |
2.5 评估及度量指标 | 第22-24页 |
2.5.1 隐私保护评估 | 第22页 |
2.5.2 隐私保护度量 | 第22-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基于兴趣点的位置隐私保护 | 第26-44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问题描述 | 第26-32页 |
3.2.1 位置K-匿名与匿名区域生成 | 第26-27页 |
3.2.2 空间索引生成位置匿名区域 | 第27-28页 |
3.2.3 当前位置区域生成算法分析 | 第28-31页 |
3.2.4 基本思想 | 第31-32页 |
3.3 模型定义 | 第32-34页 |
3.3.1 术语定义 | 第32-33页 |
3.3.2 系统模型 | 第33-34页 |
3.3.3 攻击模型 | 第34页 |
3.4 算法设计 | 第34-43页 |
3.4.1 区域划分:四分树 | 第35-36页 |
3.4.2 空间转换:Hilbert | 第36-39页 |
3.4.3 匿名区域构建:L-差异 | 第39-41页 |
3.4.4 匿名集生成:K-匿名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抗关联攻击的轨迹隐私保护 | 第44-62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44-49页 |
4.2.1 轨迹隐私保护目的 | 第44-45页 |
4.2.2 轨迹隐私技术选择 | 第45-47页 |
4.2.3 连续请求特征分析 | 第47-49页 |
4.2.4 基本思想 | 第49页 |
4.3 模型定义 | 第49-54页 |
4.3.1 术语定义 | 第49-51页 |
4.3.2 系统模型 | 第51-52页 |
4.3.3 攻击模型 | 第52-54页 |
4.4 算法设计 | 第54-60页 |
4.4.1 语义轨迹:结合位置保护与轨迹保护 | 第54-56页 |
4.4.2 假名更换:结合混合区域和路径混淆 | 第56-57页 |
4.4.3 抗关联操作:连贯信息的泛化和统一 | 第57-59页 |
4.4.4 系统交互设计与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62-74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仿真平台SUMO | 第62-67页 |
5.2.1 简介 | 第62-63页 |
5.2.2 需求建模 | 第63-64页 |
5.2.3 仿真流程 | 第64-67页 |
5.3 位置匿名性能分析 | 第67-69页 |
5.3.1 实验模型与参数 | 第67-68页 |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69页 |
5.4 轨迹匿名性能分析 | 第69-73页 |
5.4.1 实验模型与参数 | 第69-71页 |
5.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4页 |
6.2 展望及后续工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附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