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电流控制的并联PFC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4-16页 |
| ·谐波产生原因及其危害 | 第14-15页 |
| ·谐波产生的原因 | 第14页 |
| ·谐波的危害 | 第14-15页 |
| ·谐波限制标准及其抑制方法 | 第15-16页 |
| ·谐波限制标准 | 第15-16页 |
| ·谐波抑制方法 | 第16页 |
|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 第16-18页 |
| ·功率因数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 第17页 |
|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 第17-18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并联型PFC 分析 | 第20-26页 |
| ·并联型PFC 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 ·并联型PFC 功率电路拓扑结构 | 第21-23页 |
| ·单个全桥逆变器 | 第21页 |
| ·并联型逆变器 | 第21-22页 |
| ·级联型逆变器 | 第22-23页 |
| ·并联型PFC 控制方案 | 第23-25页 |
| ·直接电流控制策略 | 第23-24页 |
| ·并联型PFC 直流侧电压控制 | 第24页 |
| ·并联型PFC 交流侧电流控制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单桥并联型PFC 技术研究 | 第26-46页 |
| ·单桥并联型PFC 参数设计 | 第26-31页 |
| ·主电路参数设计 | 第26-28页 |
| ·主电路容量计算 | 第26页 |
| ·直流侧电容值选取 | 第26-27页 |
| ·交流侧电感值选取 | 第27-28页 |
| ·闭环控制参数设计 | 第28-31页 |
| ·电流内环设计 | 第29-30页 |
| ·电压外环设计 | 第30-31页 |
| ·单桥并联型PFC 仿真研究 | 第31-35页 |
| ·仿真参数 | 第31-32页 |
| ·仿真模型 | 第32-33页 |
| ·不同负载情况下的仿真研究与分析 | 第33-35页 |
| ·单桥并联型PFC 实验研究 | 第35-45页 |
| ·系统结构框图 | 第35页 |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35-42页 |
| ·功率电路设计 | 第35-37页 |
| ·控制电路设计 | 第37-40页 |
| ·隔离驱动电路设计 | 第40页 |
| ·保护电路设计 | 第40-42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两桥并联并联型PFC 技术研究 | 第46-62页 |
| ·倍频CPS-SPWM 技术研究 | 第46-48页 |
| ·倍频 CPS-SPWM 技术原理 | 第46-47页 |
| ·基于倍频CPS-SPWM 技术的并联逆变器 | 第47-48页 |
| ·两桥并联并联型PFC 直流侧电压控制 | 第48页 |
| ·两桥并联并联型PFC 仿真研究 | 第48-52页 |
| ·仿真参数 | 第48-49页 |
| ·仿真模型 | 第49页 |
| ·不同负载情况下的仿真研究 | 第49-52页 |
| ·两桥并联并联型PFC 实验研究 | 第52-61页 |
| ·两路移相载波的实现 | 第52-53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 ·与单桥并联型PFC 对比分析 | 第57-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两桥级联并联型PFC 技术研究 | 第62-68页 |
| ·两桥级联并联型PFC 直流侧电压控制 | 第62-63页 |
| ·直流侧电压PI 控制的实现 | 第62页 |
| ·直流侧电压均压控制的实现 | 第62-63页 |
| ·控制调制波幅值 | 第62页 |
| ·控制三角载波幅值 | 第62-63页 |
| ·两桥级联并联型PFC 仿真研究 | 第63-67页 |
| ·仿真参数 | 第63页 |
| ·仿真模型 | 第63-65页 |
| ·不同负载情况下的仿真研究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