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8-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 国内研究 | 第10-12页 |
2. 国外研究 | 第12-15页 |
(三) 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15-17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2. 田野调查法 | 第15页 |
3.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5-17页 |
二、古老努比亚文明的演进及其特点 | 第17-31页 |
(一) 史前与法老时期的努比亚文明 | 第19-26页 |
1. 努比亚地区的A族群和C族群 | 第19-22页 |
2. 埃及新王国控制下的努比亚地区 | 第22-23页 |
3. 库施王国:纳帕塔与麦罗埃 | 第23-26页 |
(二) 基督教时期的努比亚文明 | 第26-29页 |
(三) 努比亚地区基督教的衰落和伊斯兰的传入 | 第29-30页 |
(四) 古代努比亚文明演进的特点 | 第30-31页 |
三、近代以来努比亚人的社会、文化和习俗 | 第31-44页 |
(一) 近代埃及努比亚地区的外部冲击 | 第31-34页 |
1. 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及其影响 | 第31-32页 |
2. 英国的殖民统治 | 第32-33页 |
3. 埃及旅游业的发展 | 第33-34页 |
(二) 努比亚人经济社会组织结构 | 第34-36页 |
1. 费迪卡努比亚人的社会组织 | 第34-36页 |
2. 肯努兹努比亚人的社会组织 | 第36页 |
(三) 努比亚传统建筑与艺术 | 第36-39页 |
1. 努比亚传统建筑与绘画 | 第36-38页 |
2. 努比亚传统音乐与舞蹈 | 第38-39页 |
(四) 努比亚人的信仰与传统习俗 | 第39-43页 |
1. “恶魔之眼”和辟邪的观念 | 第39-40页 |
2. 努比亚婚礼与葬礼 | 第40-42页 |
3. 肯努兹人的祭祀仪式 | 第42-43页 |
(五) 近现代努比亚文明变迁的特点 | 第43-44页 |
四、当代埃及建设发展进程中的努比亚文明 | 第44-52页 |
(一) 阿斯旺大坝的建立与努比亚人口迁移 | 第44-45页 |
(二) 努比亚人在埃及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 第45-47页 |
(三) 开罗努比亚人的社会与家庭生活 | 第47-48页 |
(四) 迁徙后今日努比亚人社会生活考察 | 第48-52页 |
五、埃及努比亚人传统文化变迁、保存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第52-70页 |
(一) 努比亚人传统文化的变迁 | 第52-56页 |
1. 努比亚传统文化变迁的内容 | 第52-54页 |
2. 努比亚传统文化变迁的原因 | 第54-55页 |
3. 努比亚传统文化变迁的结果 | 第55-56页 |
(二) 努比亚人传统文化的保存情况与分析 | 第56-64页 |
1. 努比亚传统文化保存的动力分析 | 第56-57页 |
2. 努比亚传统文化保存的内部与外部措施 | 第57-62页 |
3. 努比亚传统文化保存的现状 | 第62-64页 |
(三) 努比亚传统文化的发展 | 第64-68页 |
1. 努比亚传统文化发展的困境 | 第64-65页 |
2. 努比亚传统文化发展的动力 | 第65-66页 |
3. 努比亚传统文化发展的成果 | 第66-67页 |
4. 努比亚传统文化发展的前景 | 第67-68页 |
(四) 努比亚人与其他文明的交流 | 第68-70页 |
六、结语 | 第70-71页 |
附录A 20世纪60年代迁移前埃及境内旧努比亚村庄 | 第71-72页 |
表A1: 埃及境内旧努比亚村庄表(从北向南、逆尼罗河流向排列)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一) 外文资料 | 第72-73页 |
(二) 中文资料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