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鲜活农产品 | 第16页 |
2.1.2 鲜食桃 | 第16-17页 |
2.1.3 农产品流通 | 第17页 |
2.1.4 流通效率 | 第17-18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1 农产品流通理论 | 第18页 |
2.2.2 供应链理论 | 第18页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8-19页 |
2.2.4 投入产出理论 | 第19-20页 |
3 河北省鲜食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0-33页 |
3.1 我国鲜食桃生产现状 | 第20-22页 |
3.2 河北省鲜食桃生产现状分析 | 第22-30页 |
3.2.1 鲜食桃生产条件 | 第22-24页 |
3.2.2 鲜食桃种植规模与分布 | 第24-30页 |
3.3 河北省鲜食桃价格波动分析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河北省鲜食桃流通模式调研分析 | 第33-44页 |
4.1 调查情况说明 | 第33-36页 |
4.1.1 调查问卷说明 | 第33-34页 |
4.1.2 调查对象的情况说明 | 第34-36页 |
4.2 流通主体基本特征 | 第36-39页 |
4.2.1 桃农 | 第36-37页 |
4.2.2 合作社 | 第37页 |
4.2.3 批发商 | 第37-38页 |
4.2.4 零售商 | 第38-39页 |
4.3 鲜食桃流通模式分析 | 第39-43页 |
4.3.1 桃农直销模式 | 第40页 |
4.3.2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模式 | 第40-41页 |
4.3.3 电子商务模式 | 第41-42页 |
4.3.4 农超对接模式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河北省鲜食桃流通效率评价 | 第44-56页 |
5.1 研究方法及说明 | 第44-46页 |
5.1.1 研究方法 | 第44页 |
5.1.2 流通效率指标构建 | 第44-46页 |
5.2 不同模式下鲜食桃流通效率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5.2.1 桃农直销模式下的效率评价 | 第46-48页 |
5.2.2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模式下的效率评价 | 第48-51页 |
5.2.3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效率评价 | 第51-52页 |
5.3 河北省鲜食桃流通效率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5.3.1 流通综合效率分析 | 第53页 |
5.3.2 流通技术效率分析 | 第53-54页 |
5.3.3 流通规模效率分析 | 第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6 河北省鲜食桃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64页 |
6.1 方法说明 | 第56-60页 |
6.1.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第56页 |
6.1.2 层次分析法应用的步骤 | 第56-60页 |
6.2 模型构建及测算 | 第60-63页 |
6.3 结果分析 | 第6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7 提高河北省鲜食桃流通效率的对策建议 | 第64-67页 |
7.1 优化品种结构,提高鲜食桃的耐储性 | 第64页 |
7.2 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降低鲜食桃流通损耗 | 第64页 |
7.3 创新流通模式,提高鲜食桃流通综合收益 | 第64-65页 |
7.4 促进流通主体间协作,强化信息体系建设 | 第65页 |
7.5 加大流通扶持力度,加强批发市场监管 | 第65页 |
7.6 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鲜食桃流通成本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详细摘要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