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党内监督思想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重点与可能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4.1 研究的重点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5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1.5.1 监督 | 第15-16页 |
1.5.2 党内监督 | 第16-18页 |
第2章 毛泽东党内监督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8-28页 |
2.1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内监督思想 | 第18-22页 |
2.1.1 加强党内监督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 | 第18页 |
2.1.2 党内监督的主要目的 | 第18-19页 |
2.1.3 党内监督必须遵循的原则 | 第19-20页 |
2.1.4 党内监督的主要形式 | 第20-22页 |
2.2 中国古代的监督思想 | 第22-24页 |
2.2.1 谏言制度 | 第22页 |
2.2.2 监察制度 | 第22-23页 |
2.2.3 上访举报制度 | 第23页 |
2.2.4 巡视制度 | 第23-24页 |
2.3 西方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 第24-28页 |
2.3.1 分权制衡思想 | 第24-26页 |
2.3.2 主权在民思想 | 第26-28页 |
第3章 毛泽东党内监督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8-41页 |
3.1 党内监督的动力来源 | 第28-30页 |
3.1.1 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 | 第28-29页 |
3.1.2 实现党内民主必然要求 | 第29页 |
3.1.3 拒腐防变的现实需要 | 第29-30页 |
3.2 党内监督的制度构建 | 第30-32页 |
3.2.1 建立党委集体领导制度 | 第30-31页 |
3.2.2 建立请示报告制度 | 第31页 |
3.2.3 建立信访制度 | 第31-32页 |
3.2.4 建立党内巡视制度 | 第32页 |
3.3 党内监督的主要途径 | 第32-41页 |
3.3.1 加强思想教育 | 第33-34页 |
3.3.2 发展党内民主 | 第34-35页 |
3.3.3 加强党纪监督 | 第35-37页 |
3.3.4 加强机构监督 | 第37-38页 |
3.3.5 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 | 第38-41页 |
第4章 毛泽东党内监督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41-44页 |
4.1 鲜明的时代性 | 第41页 |
4.2 广泛的民主性 | 第41-42页 |
4.3 理论的创新性 | 第42页 |
4.4 科学的系统性 | 第42-44页 |
第5章 毛泽东党内监督思想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 | 第44-55页 |
5.1 加强党内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 第44-46页 |
5.1.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性修养 | 第44-45页 |
5.1.2 加强党纪国法教育,增强法纪意识 | 第45-46页 |
5.2 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提升科学化水平 | 第46-48页 |
5.2.1 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党内民主 | 第46-47页 |
5.2.2 发挥监督机构职能,增强监督实效性 | 第47-48页 |
5.3 创新监督方式,推动党内外监督齐头并进 | 第48-51页 |
5.3.1 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的作用 | 第48-49页 |
5.3.2 发挥各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 | 第49-50页 |
5.3.3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 第50-51页 |
5.4 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廉洁政治生态 | 第51-55页 |
5.4.1 加大党内巡视力度,保持利剑高悬 | 第52-53页 |
5.4.2 严惩腐败分子,捍卫党纪权威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