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SB的快速启动与改进UASB的性能优化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生物制氢的发展 | 第9-13页 |
1.2.1 生物制氢的技术方法 | 第9页 |
1.2.2 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机理 | 第9-11页 |
1.2.3 生态因子与反应器启动 | 第11-12页 |
1.2.4 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UASB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传统型UASB | 第13-15页 |
1.3.2 改良型UASB | 第15-16页 |
1.3.3 UASB反应器厌氧发酵制氢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 | 第17-18页 |
1.5 实验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装置与仪器 | 第20-21页 |
2.2 接种污泥 | 第21-22页 |
2.2.1 活性污泥的驯化与培养 | 第21页 |
2.2.2 污泥接种 | 第21-22页 |
2.3 纤维填料 | 第22页 |
2.4 实验用水 | 第22-23页 |
2.5 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3-26页 |
2.5.1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4页 |
2.5.2 氧化还原电位(ORP) | 第24页 |
2.5.3 气相末端产物的分析测定 | 第24-25页 |
2.5.4 液相末端产物的分析测定 | 第25-26页 |
3 改良型UASB快速启动 | 第26-35页 |
3.1 有机物去除的比较 | 第26-28页 |
3.2 最大容积负荷的比较 | 第28-29页 |
3.3 生物量与污泥活性的比较 | 第29-31页 |
3.4 液相末端产物VFAs比较 | 第31-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改良型UASB反应器性能优化 | 第35-46页 |
4.1 提高负荷阶段 | 第35-40页 |
4.1.1 不同容积负荷对COD去除的影响 | 第35-37页 |
4.1.2 不同容积负荷对发酵类型的影响 | 第37-39页 |
4.1.3 不同容积负荷阶段对产氢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 外循环阶段 | 第40-44页 |
4.2.1 不同回流比对COD去除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2 不同回流比对发酵类型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3 不同回流比产氢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