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传统多材质零件及其制备 | 第12-13页 |
1.3 三维打印技术现状 | 第13-16页 |
1.4 多材质三维打印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6-19页 |
1.5 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9-22页 |
1.5.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9-20页 |
1.5.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于数字光投影原理的多材质三维打印装备系统设计 | 第22-35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两种DLP光固化三维打印方式的结构分析 | 第23-24页 |
2.3 上拉式多材质打印机械结构设计 | 第24-29页 |
2.3.1 整体结构设计 | 第24页 |
2.3.2 Z轴设计 | 第24-25页 |
2.3.3 材料切换及清理模块 | 第25页 |
2.3.4 树脂槽离型模块 | 第25-28页 |
2.3.5 上拉式DLP光固化多材质三维打印设备测试 | 第28-29页 |
2.4 下沉式DLP光固化三维打印设备设计 | 第29-32页 |
2.4.1 整体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2.4.2 刮板设计 | 第30-31页 |
2.4.3 液面高度测量方法 | 第31页 |
2.4.4 下沉式DLP光固化三维打印设备测试 | 第31-32页 |
2.5 选择性曝光设备介绍 | 第32-33页 |
2.6 控制板介绍 | 第33-3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数字光投影的三维打印软件系统设计 | 第35-45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软件系统整体设计 | 第35-36页 |
3.3 模型显示及交互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3.4 通信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3.5 三维模型切片算法 | 第38-44页 |
3.5.1 离散数据模型表达 | 第38-40页 |
3.5.2 建立拓扑结构 | 第40页 |
3.5.3 三角面片与切平面求交算法 | 第40-42页 |
3.5.4 切线段有序排列算法 | 第42-43页 |
3.5.5 轮廓填充算法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基于数字光投影的多材质三维打印工艺及强度研究 | 第45-54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多材质模型表示及切片方法 | 第45-47页 |
4.3 多材质三维打印成型过程优化 | 第47-48页 |
4.4 最小单元尺寸结构打印制造精度评价 | 第48-50页 |
4.5 多材质制件强度性能评价 | 第50-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基于支撑强度可控的DLP三维打印工艺优化技术 | 第54-64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下沉式DLP三维打印工艺优化理论分析 | 第54-56页 |
5.2.1 模型力学分析 | 第54-55页 |
5.2.2 固化深度分析 | 第55-56页 |
5.2.3 影响固化强度因素分析 | 第56页 |
5.3 建立固化强度数学模型 | 第56-60页 |
5.3.1 探究打印层厚对制件的强度影响 | 第56-58页 |
5.3.2 探究曝光时间对制件强度的影响 | 第58页 |
5.3.3 强度模型建立与数据拟合 | 第58-60页 |
5.4 支撑强度可控的DLP三维打印工艺优化 | 第60-62页 |
5.4.1 支撑生成及切片 | 第60页 |
5.4.2 支撑强度可控的工艺过程 | 第60-62页 |
5.5 实验结果 | 第62-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